第二节 体育文化的界定、结构与功能
一、体育文化的界定
关于到底什么是体育文化,当前中国学界给出明确界定的不多。冯胜刚认为“所谓体育文化,就是人类在所有的体育现象及促进体育发展的活动中,在价值观念、精神状态、情感倾向等层面,在理论认识、方法手段、技能技术等层面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与在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这个界定略显繁复,给人语焉不详的感觉。
德国学者G.A.菲特在1818年出版的《体育史》中提到physical culture,他指出该词是指斯拉夫民族的沐浴和按摩等保健养生活动。《韦氏国际大辞典》也称身体文化为“有关身体系统的保养”。有的解释更为宽泛,认为身体文化是用科学和美的规律、生命的规律来解释的文化表现体;还有的认为身体文化是包含从身体涂油剂、颜料、营养摄取直到身体训练的运动器械在内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体。
20世纪,对身体文化这一概念的解释和使用更为多样化。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认为,体育文化是旨在促进健康和增强体力的身体运动体系,是与自然的运动形式相对应的人为的体育形式;也有人认为身体运动不仅要用科学来解释,它还显示出生命的旋律和美,是文化的表现体;还有人的解释更为宽泛,认为身体文化是包括从身体涂油剂、颜料,营养摄取、入浴设施直至身体训练的运动器械在内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东欧各国把“身体文化”作为关于体育的最广义的概念来使用,认为它是整个文化的组成部分。凯里舍夫在《苏联体育教育理论》中,对身体文化的定义是:“改善苏联人民健康、全面发展其体能、提高运动技巧以及创造体育教育专有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等方面获得的成就的总合。”
1974年,国际体育名词术语委员会出版的《体育运动词汇》指出,体育文化是“广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综合各种利用身体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
易剑东在《体育文化学》中对体育文化的表述:“体育文化是指作为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身体运动及其相关文化体。”
杨文轩在《体育原理》中认为“体育文化是在增进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其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含为达成体育目标的各种改革措施以及相应的成果”。
卢元镇教授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物质条件等。体育之所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是因为:第一,体育运动是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与自然和天然相对的人造物,是后天获得和形成的,具有非遗传的特性;第二,体育运动具备文化的各种特性;第三,体育运动不仅具有外在的、为适应生存环境创设的身体活动形式和设施、器材等物态体系,而且具有内在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等。
综上所述,体育文化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上位概念。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行为文化的总和,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体育文化包括了人们的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道德、体育制度、体育文化产业、体育物质条件等,其核心包含体育观念、意识、思想、价值等精神文化。从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体育文化建设比单纯地开展体育运动更为重要和迫切,更能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并实现着个体人格与社会人格的和谐统一。
也就是说体育文化是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振奋精神、寻求积极生活方式等为主旨的体育运动及其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尤其是对人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的影响。
二、体育文化的结构
体育文化的结构是体育文化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保持整体性并具有巨大功能的内在根据,它同时也决定着体育文化的特征。
笔者认为体育文化并非是许多东西的简单堆积,而是一个有系统、有组织的复合体。其各个组成部分互相影响、密切联系,形成一个耗散结构和开放的系统。它由四个层面构成:第一层是体育物质层,是体育文化的基础,是满足体育文化的主体,是进行体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体育设施、器材、体育雕塑、体育服装和各种体育形态等。第二层是体育制度层,指对大学体育起规范作用各种学校体育法规和条例,国家和学校制定有关大学体育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及各项体育运动的裁判规则等,它们对在一定范围内对体育文化的主体的体育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此外,还包括体育部门、体育协会、运动队、体育俱乐部等各种体育组织和组织规则。体育文化的制度层是关键,对其他三层起纽带作用,它是体育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权威的因素,并规定着体育文化整体的性质。第三层是体育行为层,指体育文化主体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构成的体育行为规范、体育行为表现方式和内容,主要以体育习惯来体现。第四层是体育精神层,起主导作用,主要包括体育思维方式、体育审美情趣和体育价值观念。其中体育价值观念是体育文化的核心,它决定着体育文化的发展目标。一般来说,体育文化主体的体育行为除受来自外界的种种有形的物质的、他律的、带有强制性的制约外,还受来自种种无形的、非物质的、自律的和不带任何强制的内在良知的制约和社会的、教育的、政治的、文化的各类形形色色的现象和观念的影响。
在体育文化结构中,体育精神文化蕴含着文化主体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其中体育精神又是体育文化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体育文化的行为表现效果,决定着体育文化传统的形成和文化走向,体现着文化主体的主观愿望和文化品位。
三、体育文化的功能
体育文化是一个大系统,包括众多的子系统,其中的每个文化因子都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是它的诸要素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体育文化功能的发挥,也是体育文化的主体——人展示自己主体性的过程。
(一)健身功能
体育文化健身功能的主要表现是提升了人类生命质量。李力研认为:“体育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然化。”自然属性是认识体育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点,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体育在保持和发展人的自然属性、避免自身“异化”的加重和从恐怖的“文明病”中解脱出来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才体现出源于身体运动的体育文化所特有的存在价值。可以说现代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众多便捷与舒适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了隐患。防止“文明病”的办法有很多,包括饮食、医疗、环境等方面的,而适宜的体育运动是最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体育文化有着深厚的生理学基础,对人类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与形态的改善与提高、对身体免疫能力的增强、对健美形体的塑造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应当看到,通过体育运动来调节人们的精神,增强人们的体质,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已经不仅仅是个体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需要,也是保证人体健康和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二)教育功能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教师教其各项运动,还有观看表演比赛、投身竞技、娱乐等,这一切正是体育文化起到的作用。体育文化自始至终潜移默化地培养着人的体质和性格,促使人们形成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体育与生俱来的特点,使它成为现代人能够不断完善自我的手段和方法。
现代体育文化的教育性已不仅是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而且需要培养终身从事体育的兴趣和习惯,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通过体育比赛,能培养人们的顽强意志、竞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能极大地提高人们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爱国情,并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三)凝聚功能
体育文化的聚合、凝结作用力量巨大。一方面,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修养和不同政见者可能会因为同一场体育活动聚合到一起。伦敦奥运会的参赛团体达到205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有史以来奥运会举办中参赛国最多的纪录。体育文化这种超越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价值理念的凝聚功能是其他具体文化难以具备的;另一方面,体育文化作为民族团结旗帜的历史现象屡见不鲜,从反抗侵略的奥运抵制,到显示富强的竞技争光,再到中国申奥时的团结一致,体育文化的凝聚作用显而易见。现今从国家团体到企业公司都非常重视体育文化所蕴含的凝聚功能,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团队文化,在凝聚人心、抵消矛盾冲突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人们在参与、观看体育比赛时,内心潜在的集体荣誉感、团队归属感得到很好的显现,从而使具有同一地缘、血缘、族缘的人们凝聚在一起。
(四)竞争功能
现代社会是一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社会。社会需要发展,国家需要富强,民族需要强盛,个人需要进步,无一不与竞争发生联系。竞争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竞争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它迫使人们迅速改变一切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观念习俗和行为,在竞争中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这种竞争精神和超越意识,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也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
(五)交流功能
在历史的长河中,体育文化始终充当着重要的交流手段和交往的内容。一场声势浩大的体育盛会,能够承载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实现人类文化的全面交流。体育作为超越语言类层面的符号系统,可以突破语言差异、文化隔阂等障碍而达成跨文化交际。体育运动中所表现的健、力、美,以及顽强拼搏、团结协作、不断超越的精神可以引起人们的共识与共鸣,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流。尤其是现今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普及与推广,借助于体育文化的平台人们能够达到多层面、多向度的交流。另外体育文化对于政治交往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就像我国的“乒乓外交”。
(六)休闲娱乐功能
体育作为人类积极维护健康的手段,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理想的追求,是人类身体和精神的乐园。体育是一种活动性的身体文化,给人带来欢乐,放松身心,陶冶情操。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工作时间的缩短,节假日的增多,人们积极参与休闲娱乐活动,获得生理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愉悦。集游戏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显示出它休闲娱乐功能。体育与休闲娱乐相结合,才能成为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
(七)心理调节功能
体育运动不是简单的强体操练,不是纯生物的身体改造过程。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中指出:“在体育运动中,我们仍发现和感觉到某种毕竟是伟大的东西弥漫于这个事业上。体育运动不仅是游戏,也同样是心灵的创造,是一种升华,是一种精神上的恢复。”体育文化对人类健康心理的塑造具有积极作用。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个体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宣泄,生活中、工作中产生的各种压力、紧张、抑郁、焦虑等对身心有害的情绪,在个体参与激烈竞争的比赛中、在旋律优美的健身舞蹈中、在轻松愉快的闲暇漫步中都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身心的放松,是积极奋进的力量,是坚强有力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包罗万象,有各种各样富有特色的运动形式,因此对人们心理的触动是不同的,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也是有差异的。西方竞技性的运动项目使人产生了不断超越、不断奋进、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与拼搏的竞争性心理,也使得个体在强烈身心体验的同时排解了负性情绪,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格言形象地阐释了西方体育文化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东方体育文化则更多地反映出追求修身养性、自然和谐的倾向。在参与某些活动中,通过呼吸的调解,个体进入冥想、忘我的自然境界,追求的是身体在自然状态下的超越,对于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具有积极的功效。
(八)存储、传递的功能
体育设施、场地、器材、运动服装等物质层面的文化,以其本身自然物质形态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体育文化,折射出时代发展的痕迹,映射出时代变迁的轨迹。从体育器械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时代发展的痕迹。史前体育文化具有原始性的特点,表现在还没有完成与劳动过程的最后分离,许多体育用品如弓箭、标枪、船等直接就是劳动工具,许多技能如跑、跳、投掷、攀爬、游泳、划船等直接就是生产和军事技能。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专门性的军事体育训练工具和体育娱乐舞蹈等出现。
体育的传媒是现代人获取体育文化信息最直接的来源,推动着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没有现今的体育文化书籍,我们就不会知道体育的历史;没有体育赛事的转播、体育报纸和期刊的出版,我们就不会知道体育发展的动态。据国际奥委会统计,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通过阅读报刊了解奥运会及各种单项比赛的赛事。中国图书分类法中指出,体育类的图书包括体育理论图书和与世界体育事业的相关图书。体育理论图书又包括体育教育、体育训练、体育伦理、体育美学、体育生化基础科学等;体育事业图书包括体育制度、体育方针、体育组织、体育运动技术总论等。可以说,种类繁多的体育文化图书、直观清晰的体育影像材料作为体育信息的载体,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播。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一些原则、竞赛制度和规章,就是在对古代奥运会相关的规则制度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的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都是体育文化制度随时代演变的创新成果。体育的理念延续并规范着人类的价值意识,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是人类对体育文化价值认识不断加深的结果,是时代赋予体育文化的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