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线路工程概预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工程施工定额及其制定

一、施工定额的任务和目的

施工定额是直接用于工程施工管理的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定额,是编制施工预算实行内部经济核算的依据。根据施工定额,可以计算不同工程项目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需用量。施工定额不同于预算定额和综合预算定额,它是制订预算定额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施工定额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施工企业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施工生产潜力,合理地组织人力和物力,在保证工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用尽量少的人力、材料和机械消耗,获得尽量多的产量、尽量好的质量和尽量低的成本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施工生产效率。

施工定额是以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为标定定额的对象,例如混凝土工程定额,包括了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和抹平等所有工序及辅助工作在内,所需要的人工、材料和机械的消耗量。因此,可以看出,施工定额是以工序定额为基础,并且,囊括了人工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机械台班使用定额三个部分。

二、施工定额的标定原则

施工定额的水平是指定额规定的劳动力、材料和施工机械的消耗标准。施工定额水平的确定,必须符合平均先进水平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经过努力,多数人可达到或超过,少数人可以接近的水平,同时,略高于企业的平均水平。施工定额的水平,标定得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施工企业的生产,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施工定额水平过高,超过了平均先进水平,多数施工企业和多数劳动者,经过努力仍然达不到,就会挫伤施工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如果施工定额水平过低,低于平均先进水平,多数施工企业和劳动者不努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大大地超过,必然导致直接费用的增加,即成本的增加,造成分配上的不合理,同时,也起不到鼓励先进督促后进的作用。

平均先进的定额水平一经确定,必然会推动社会生产力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今天的平均先进水平,明天也许就不先进了,甚至可能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水平。因此,定额水平必须随着上述情况的变化而修订,使其保持平均先进的性质。但是,定额水平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又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定额水平如果频繁调整,会挫伤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因此,在确定定额水平时应当注重并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

其次,施工定额水平的确定,还必须符合内容和形式的适用合理原则。

1.内容简明适用

施工定额的内容,要求简明适用,即简而全面,又细而不繁。简而全面是指施工中经常性的生产活动和主要的生产活动,都能反映在施工定额的分部分项当中。反过来说,施工过程的一般作业,又都能在施工定额中查到各生产要素的消耗标准。细而不繁,是指选择的施工定额的内容,既是足够的,又是最少的。

2.形式结构合理

在形式上,施工定额的项目划分,也是关系到施工定额能否很好地为生产服务,为分配服务和为施工管理服务的重要问题。

施工定额的项目是施工定额的基本组成部分。项目划分的粗细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施工定额的精确程度。如果项目划分过细,精确度虽然高,但计算复杂,使用起来也不方便。相反,如果项目划分过粗,形式结构上虽然简明,但是施工定额的水平差距加大的太高,精确程度反而降低了。

总的说来,项目的划分应以工种分部分项工程为基础,结合编制施工作业计划、签施工任务书、计算工资和超额奖,以及材料节约奖等的需要来进行。

3.步距合理

同类型产品或同类型工程过程,相邻项目间的水平间距称步距。步距大时,定额的项目就少,同时定额水平的精确程度也低,从而影响按劳分配。当步距变小时,定额项目就会增高,同时定额水平的精确程度也会提高,从而,有利按劳分配。但是计算比较复杂,使用不方便。因此,步距的大小要合理:对于主要项目和常用项目,步距可适当小一些;对于次要项目和工程量不大或不常用的项目,步距可以适当大一些。

三、人工消耗定额

人工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条件下,为完成单位产品或任务所必需的人工消耗标准,亦称为劳动定额。

人工消耗定额是采用技术分析法制定,主要方法有:

1.经验估工法

经验估工法是由定额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根据个人或集体的实践经验,经过图纸分析和现场观察,了解施工工艺,分析施工(生产)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和操作方法的繁简准易等方法。

运用经验后工法制订定额,应以工序(或单项产品)为对象,将工序分为操作(或动作),分别做出操作(动作)的基本工作时间,然后考虑辅助工作时间、准备时间、结束时间和休息时间,经过综合整理,并对整理结果予以优化处理,即得出该项工序(或产品)的时间定额或产量定额。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速度快。其缺点是容易受参加制订人员的主观因素和局限性的影响,使制订的定额出现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因此,经验估工法只适用于企业内部,作为某些项目的补充定额。

2.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就是把过去施工中同类工程或同为产品的工时消耗的统计资料,与当前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以制订定额的方法。

由于统计分析资料反映的是工人过去已经达到的水平,在统计时没有也不可能剔除施工(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因素,因而这个水平一般偏于保守。为了克服统计分析资料的这个缺陷,使确定出来的定额水平保持平均先进的性质,可采用“二次平均法”计算平均先进值作为确定定额水平的依据。

3.比较类推法

比较类推法又叫典型定额法。是以同类型或相似类型的产品或工序的典型定额项目的定额水平为标准,经过分析比较,类推出同一组定额中相邻项目的定额水平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便,工作量小,只要典型定额选择恰当,切合实际,具有代表性,类推出的定额一般比较合理。这种方法适用于同类型规格多、批量小的施工(生产)过程。随着施工机械化、标准化、装配化程度不断提高,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还会逐步扩大。为了提高定额水平的精确度,通常采用主要项目作为典型定额来类推。采用这种方法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工序、产品的施工(生产)工艺和劳动组织类似或近似的特征,细致地分析施工(生产)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防止将因素变化很大的项目作为典型定额比较类推。

4.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是根据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操作工艺、合理的劳动组织和正常施工条件,对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活动进行实地观察,详细地记录施工中的工人和机械的工作时间消耗,完成产品的数量及有关影响因素,将记录的结果加以整理,客观地分析各种因素对产品的工作时间消耗的影响,据此进行取舍,以获得各个项目的时间消耗资料,从而制订劳动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制订新定额和典型定额的主要方法。

人工定额分为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施工定额中人工费以时间定额为计费依据。

四、材料消耗定额

在合理和节约使用材料的条件下,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施工任务所必需消耗的一定品种、规格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配件和水、电、动力等资源(统称为材料)的数量标准,称为材料消耗定额。它是企业核算材料消耗,考核材料节约或浪费的指标。

在工程中,材料消耗量的多少,节约还是浪费,对产品价格和工程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材料消耗定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材料的合理调配和使用。在产品数量和材料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材料供应量和需要量主要取决于材料定额。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地确定材料定额,就有可能保证材料的合理供应和使用,减少材料的积压、浪费和供应不及时的现象发生。这在当前我国基本建设规模巨大、建筑材料生产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更具有现实意义。

材料消耗定额的制订通过观察法、试验法、统计法和计算法等确定。

1.观察法

观察法亦称施工实验法,就是在施工现场,对生产某一产品的材料消耗量进行实际测算。通过产品数量、材料消耗量和材料的净耗量的计算,确定该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量或损耗率。

2.试验法

试验法也称为实验室试验法。是在实验室内进行观察和测定工作。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研究材料强度与各种材料消耗的数量关系,以获得多种配合比。以此为基础计算出各种材料的消耗数量。例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然后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砂、石、水的消耗量。

试验法的优点是能更深入更详细地研究各种因素对材料消耗的影响,其缺陷是没有估计到或无法估计到施工中某些因素对材料的影响。

3.统计法

统计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它是以现场积累的分部分项工程拨付材料数量,完成产品数量、完成工作后材料的剩余数量的统计资料为基础,经过分析,计算出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量的方法。

4.计算法

计算法也称理论计算法。它是根据施工图纸用理论公式算出产品的净耗材料数量。从而制订材料的消耗定额。如型钢、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求出消耗量。

在工程施工中,除了构成产品实际的直接性消耗材料,还有另一类周转性材料。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中不是一次性消耗的材料,它是随着多次使用而逐渐消耗的材料,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补充,多次重复使用。如钢模构、木模构、枕木等。因此,周转性材料的消耗量,应按照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方法进行计算。

周期性材料使用一次,在单位产品上的消耗量,称为摊销量。周转性材料的摊销量与周转次数有直接关系。

五、机械台班定额

在工程施工中,有些工程项目是由人工完成的,有些工程是由机械完成的,有些则由人工和机械共同完成的。在人工完成的产品中所必需消耗的时间就是人工时间定额。由机械完成或人工机械共同完成的产品,就有一个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机械所消耗的工作时间。

在合理使用机械和合理的施工组织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机械台班数量的标准,就称机械台班消耗定额,也称为机械台班定额。

所谓台班,就是一台机械工作一个工作班(即8小时)称为一个台班。如果两台机械共同工作一个工作班,或者一台机械工作两个工作班,则称二个台班。机械台班定额通过机械工作时间分析方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