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有理想的土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革命摇篮列宁岩

◎ 韦瑛

列宁岩,原名北帝岩。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武篆,认为韦拔群在北帝岩宣传了马列主义,提议改名为“列宁岩”,后经右江苏维埃政府和东兰县苏维埃政府通过,将北帝岩易名为“列宁岩”。

位于东兰县武篆镇巴学村南面拉甲半山腰上的列宁岩,距离东兰县城30公里。天造地设,该岩洞高43米,宽64米,纵深137米,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可容纳数千人。洞口向北敞开、地面平坦,洞内宽敞明亮,洞顶光洁如洗。洞的深处有一泓清泉,冒涌不息。

相传古时候,北帝神曾现身此洞,坐坛点化凡间。有人即在此洞供奉神像,引来香火不断,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北帝岩因此而得名,也早已名声在外。清朝时此洞曾用作私塾的教室。20世纪初叶,农运领袖韦拔群在此点燃革命圣火,此洞就更非同寻常了。

列宁岩

1922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韦拔群利用“三月三”传统歌节的机会,召集黄大权、陈伯民、牙苏民、黄书祥、黄树林、韦钟璠等11名同志会会员,在此洞举行革命同盟会,讨论通过了由他起草的东兰初期农民运动的纲领性文献——《敬告同胞书》,以“中国国民党广西特别党部”的名义,印发广西各地,号召工农商学兵团结起来,组织起来,打倒侵略我国的洋鬼子,铲除祸国殃民的大军阀,实行国民革命。

1925年农历九月,韦拔群组织的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洞开办。其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东兰县农民运动讲习所”。当时之所以采用这个名称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取得合法地位,以便开展活动。韦拔群担任讲习所主任,陈伯民任管理员,黄大权、黄榜呈、黄树林、黄林权、黄书祥、陈守和、黄绍文、邓无畏(蘅岳)、黄汉英等为教员,学员多来自东兰、凤山、百色、凌云、奉议、恩隆、思林、南丹、河池、都安等,共276人。他们大多是各地农民运动的骨干以及决心献身于农民运动的壮汉瑶族青年和进步学生,还有少数乡村教师。学员中年龄最大的30多岁,最小的仅12岁。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原来计划学习半年,后来由于县知事黄守先和土豪龙显云等的破坏,斗争形势日趋严峻,第一届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只能在1925年12月底提前结束。

1978年,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大庆,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元帅题写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放大后雕刻在岩洞口的上方,笔力遒劲,熠熠生辉。同时,洞内按照农讲所当时的布置复原,洞中央为课堂,讲坛左右有对联:“土豪劣绅把人民当盘中餐;劳苦大众将豪绅作枪口靶”。台壁上方,挂着马克思、列宁和孙中山的画像。台前醒目的对联是:“快乐事业,莫如革命”。横批是:“团结、互助、奋斗、牺牲”。课堂两边为学员宿舍,后面为教员住处和厨房。课桌、凳、床铺、间墙全用当地所产的竹材编成,简朴实用。洞左平台上,竖立有一列橱窗,陈列着当年农运的图片资料。

列宁岩1963年被正式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名录,列宁岩将永载中国现代革命史册。

 

【作者简介】韦瑛,女,壮族,河池市金城江区人。现供职于河池市金城江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