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尽管中国和欧洲在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等方面有诸多差异,但在差异背后不乏双方对人类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不论世界如何变化,中欧人民都坚持不懈地追求、尊重和坚守全人类共有的传统和基本普遍价值,如对生命的珍视,对人类和自然的关爱,对和平、安宁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世界上不同文明诞生于各自独特的历史和自然环境,并造就了今天这个多元且多姿多彩的世界。中欧均主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倡导开展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保护各民族文化个性和维护文化主权。随着中欧互动交流不断加深,彼此的文化日益融入对方的生活,这种平等尊重对方、渴望了解对方、尝试接受对方的心态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也是让世界多一份和谐与合作、少一点误解和冲突的基础。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发源地,中欧增进相互认知、理解和交融,将对世界的和平、和谐与进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历史上,中国和欧洲各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许多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他们为人类社会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些文明成果至今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思想的演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古希腊以来,欧洲国家始终是人类思想领域杰出大师的诞生地,涌现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霍布斯、洛克、卢梭、达尔文、牛顿、但丁、马基雅维利、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爱因斯坦、托克维尔、海德格尔、布罗代尔、哈贝马斯等大量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思想家。可以说,思想是欧洲国家引以为傲的领域,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国家,有着堪比欧洲的光荣传统,出现过孔子、老子、庄子、孟子、朱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以及灿若群星的文学家、艺术家、诗人。他们的思想对于东亚文明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种不同文明的发展形成了东西两个特点分明但又相互交融的文明体系,为中欧双方在人文领域开展深层次的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当代国际关系中,话语权越来越成为一种战略资源。作为具有国际感染力的理论和思想,话语权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独特性在于其思想性。话语权的取得不但依赖一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更取决于精神感召力和认同感。事实上,在当今世界各国的交流中,话语权的争夺是国家间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美国、欧洲等主要西方国家和集团总是竭尽全力控制国际话语权。在围绕奥运火炬境外传递展开的中国和西方媒体的对决中,话语权的归属充分显示了其在国家竞争中的强大力量。中国目前的国际话语地位提升速度远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全球事务的议题设置和规则制定的能力有限,还存在责多权少的现实差距。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同西方大国争夺话语权也应该成为中国对外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打破由西方炮制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
此外,从伏尔泰以降,欧洲思想界在整个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掌握着极强的话语权,有时连各国政府、议会都须敬畏三分,思想界的动向更是西方媒体追逐、西方民意追捧的对象。因此,加强中欧在思想领域的交流对于在欧洲树立中国新形象、争取民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编者
2013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