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序 超级不确定性时代和“商业理念”
李钧、李耀东、李润熙合著的《风口:不确定时代的需求、矛盾与拐点》一书,其核心思想是今天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产业和行业也已经和正在脱离确定的轨道,世界失去了稳定的“参照系”,原本天经地义的“商业逻辑”遭到颠覆,捕获经济活动、产品和价值的“拐点”越来越困难。但是,以“风口”所隐喻的商业风险和机会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在膨胀。所以,现在到了构造全新“商业观念”的历史时刻。
“超级不确定性”时代的到来
讨论“不确定性”概念,需要提及来自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两个历史性人物。
第一位是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尔布雷斯(John K. Galbraith,1908—2006),他在1977年出版了《不确定的时代——经济观念及其后果的历史》(Ageof Uncertainty,a Historyof Economic Ideasand Their Consequences),至今40周年。这是一部直接面对电视观众、别开生面的经济思想史作品。1977年,石油危机影响还在继续,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瓦解后果逐渐显现,美国进入滞涨时期。在加尔布雷斯看来,当今世界与19世纪,甚至20世纪前半期的世界大相径庭,那时,资本家确信资本主义的成功,帝国主义者确信殖民主义的成功,统治阶级确信其实行统治的有效性。然而,这一切似乎戛然而止,20世纪的所有确信几乎全然消失,人类所遭遇的问题日益复杂难明,踌躇难决,对全球发展的预测日益困难,曾经的可确定性和可预测的时代已经被充满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的时代替代。
第二位是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1976),他在1927年发表题为《论量子理论运动学与力学的物理内涵》论文,提出了著名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又译为测不准原理),至今刚好90周年。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在一个量子力学系统中,一个运动粒子的位置和它的动量不可被同时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和动量的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波耳假定的电子轨道并不存在。除了位置—动量不确定性关系式,还存在能量与时间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式。虽然,从爱因斯坦开始,不少科学家对“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所涉及的相关物理问题进行过批评,但是,“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影响力始终顽强存在。
无论如何,应该感谢海森堡和加尔布雷斯,他们二人相隔半个世纪,分别从量子力学原理、经济思想史及其背后经济史的角度提出了“不确定性”问题,启发人们用“不确定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自然界和经济社会。
比较2017年和1977年的不确定性,显然应该羡慕1977年的不确定性。以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经济态势而言,美国经济实力是毋庸置疑的,欧洲联合体前景乐观,发展中国家如拉丁美洲和东亚持续增长,第三世界所出现的问题并没有达到拖累整个全球经济的程度。进入21世纪后,整个世界的不确定的程度不断加剧,唯一的不变就是不断地变化。如果加尔布雷斯能够写2017年,他很可能会将20世纪70年代称为确定性年代。
事实上,人类现在所处的“不确定时代”,其实已经是“超级不确定时代”(The Age of Super Uncertainty)。所谓“超级不确定时代”最大特点是系统性的不确定性(Systematic Uncertainty)。或者说,不确定性的显现系统化。“超级不确定时代”的机制为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例如,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科学技术在内的不确定性;包括有限理性在内的主观不确定性;执行、推进的过程中发生的不确定性;还有博弈的不确定性。此外,不确定性可以自我发育,人们在解决不确定性过程中,不确定性很可能不是减缓而是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