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从男孩到男人
叛逆的青春期
1984年出生的余粟,从小生活在位于北京附近一个政府石油部门的大院里。父亲是这个石油部门的一名技术干部,母亲就在这个部门的职工医院检验科工作。
余粟从小就是个调皮好动、无拘无束的孩子,而父亲那时经常在新疆等地出差,负责安装检验石油管线的铺设,工作十分繁忙,家中只有妈妈陪伴他。
有时爸爸一出差就是好几个月不在家,小小年纪的余粟几乎都忘记了爸爸长得是什么模样。记得一次,爸爸从新疆出差回来,特意赶去幼儿园接小余粟回家,可当爸爸兴冲冲跑过去要抱抱儿子时,小余粟却扭着身子挣开他的手,大喊着:“你不是我爸爸!”
儿子不认自己,这让做父亲的内心很不好受。他因此每当看到自己的儿子,心中便会泛起阵阵对儿子的歉疚之情。在余粟的记忆里,几乎没有受到父亲责骂的印象,也许正是因为父亲内心有太多的自责。
小余粟基本上是在妈妈的照料下渐渐长大的。年轻时当过速滑运动员的妈妈性格好强,运动员嘛,意识中就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就是要争胜。因此,她也要求余粟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都能争取第一。
可余粟是个非常有个性的男孩,由于学习不错,胡闹起来也比其他的孩子更有底气。他经常喜欢带一帮淘气的男孩子在班里搞个恶作剧什么的。

少年余粟和他的爸爸妈妈
有一次,他上体育课回来,把在外边捉到的蛐蛐和蚂蚱塞进了女生的铅笔盒里,结果女生在打开铅笔盒时被吓得尖叫起来。就因为时不时犯这类错误,惹得老师和同学家长不时来找余粟的妈妈告状。
上了中学之后,余粟逆反心理似乎更加严重。爸爸妈妈和老师叮咛不让做什么,他却偏偏要去尝试一下。甚至有一次与老师冲撞,竟动手把老师打伤了,受到学校的严重警告处分。
有这样一个聪明、精力充沛、性格急躁又总是淘气闯祸的儿子,真没让余粟的父母少操心。特别是男孩子,喜欢爬高上梯,折腾逞能,还动不动就上拳脚,好几次头破血流地回到家中,让承受能力超出一般人的运动员母亲,也免不了成天担惊受怕。
母亲回顾起中小学时的余粟,感觉只有四个字:不堪回首。“他爸爸常出差在外,他每次闯祸,都得我一个人应付。哎,我常常不知道自己怎么熬过去的。”
终于,熬到了余粟高中毕业。面对是在国内还是到国外上大学的时候,余粟选择了后者。不管怎么说,孩子总算真的长大了,可是却又要从父母身边离开,独自去海外闯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