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伊朗 右中国:余粟哈梅德的爱情传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你的签名和你护照上的不太一样呢

接下来,新郎余粟用右手扶着新娘的右手腕,双双点燃了镜子边上的蜡烛,然后恭敬地捧起那本精装的《古兰经》,把它打开,摊放在膝头。婚礼仪式即将开始。

趁仪式开始前,哈梅德再一次小声叮嘱余粟说:“亲爱的,你不必听懂阿訇都说了些什么,只要在大家都看你的时候,你说一句‘掰啦’(音译)就行了。”

余粟点了点头,但此刻的他还完全不知晓,“掰啦”这个波斯语的意思就是“我同意”。经历了前面的一系列程序,余粟已经被摆弄得像个木头人似的了,此刻只能机械地按哈梅德的指点照做不误。

婚礼仪式由一位阿訇主持。阿訇是伊斯兰教的职业宗教人士。对穆斯林来说,取得阿訇资格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只有在经学院里学习多年,经学和道德操守都达到一定水准,能诵读、通晓《古兰经》的人,才可成为阿訇。因此阿訇是穆斯林深为尊敬的人,一般人家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要请资深的阿訇前来主持。

今天为余粟和哈梅德主持婚礼的,也是一位资深的阿訇。他头缠白布,身披褐色长袍,神情庄重地走到新郎、新娘身边坐下,高声宣读“以真主的名义……”,全场安静,婚礼仪式正式开始。

阿訇打开手里的《古兰经》,诵读其中一些与穆斯林婚礼相关的内容,周围亲眷朋友们也都跟着阿訇一起虔诚地诵读古兰经。

接着,阿訇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大绿本本,面对新郎、新娘说了一大段话,但他所说的内容,余粟一句也听不懂。当阿訇停下来的时候,只见全场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余粟身上,余粟愣了一下才醒悟过来,哈梅德刚才叮嘱过,这时要对阿訇说“掰啦”。

于是他紧随哈梅德之后,生硬地说了一声“掰啦”。

阿訇此刻手里拿着的这个绿色本本,是在婚礼上颁发给新郎、新娘的结婚证书。证书上面印着婚约条款,由新婚夫妻双方签字认可。而在这之后,还需另外领取一本真正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结婚证书。正式的结婚证书需要余粟履行多项手续和公证,成为真正的穆斯林后,才有资格到伊朗有关部门领取。

哈梅德接过阿訇手里的大绿本本,打开后分别在几个空白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下该轮到余粟了,他显得有些紧张,脸上的汗又冒出来了。因为按照中国文化习俗,签名是一桩很严肃的事情,大名是不可以乱签的,签字画押了,就再没有后退的余地了。

对于这突然而至的婚礼,余粟在一番思考后,已经全然采取了配合的态度。但面对这庄重的签名,余粟内心再次沉重和迟疑起来。他望着那个摆在面前的大绿本本,上面的波斯文字他一个也不认识。还在看着哈梅德一个劲地签名时,他的心里就一直在打鼓:这是个什么契约呢?在这个上面签了字之后,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呢?他真的有点抓瞎了。

但时间容不得他多想,而且不用看他也能感觉得到,有多少双伊朗人的大眼睛在盯着自己。这种场面他也没经历过,怎么办呢?这时真恨不得有个地缝让他钻进去!

这个名此刻是非签不可了,那就签了吧!而就在提笔的那一瞬之间,余粟灵机一动,突然闪过一个顽劣的念头,签一个别人的名字。余粟至今也想不起那个时候为什么会签下自己一位好朋友的名字,当时这位好友还在英国留学呢。难道是因为他是自己最要好的“发小”,铁哥们儿?难道是因为他的父亲是自己父亲的老朋友,常年就在伊朗工作,是自己此刻在伊朗唯一能想得到、够得着的祖国亲人?

余粟说他当时签下别人的名字,就是觉得自己陷入这样一场婚礼,确有一点被“挟持”的感觉。这场婚礼根本就没有征得自家父母的许可,将来会不会有什么变数?如果签下真名,那就一点回转的余地都没有了。

看到余粟签字时的迟疑,细心的哈梅德把绿本拿在手里仔细看了看,随后她皱起眉头问:“粟,你签的这个名字怎么和你护照上的名字不太一样呢?”

心虚的余粟故作淡定地说:“这个是我合法有效的签名版,是草书;护照上的那个是楷书,写的都是我的名字。”

对中国文化还处于一知半解程度的哈梅德也真找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只好将信将疑地将那个大绿本本交还给了主持婚礼的阿訇。

再下来的环节,是新郎、新娘发表讲话。按照伊朗的习俗,两位新人讲话的内容,要涉及他们未来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孩子等话题。

对于新家庭的未来,余粟和哈梅德在恋爱期间曾经谈论过,婚后会养育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在以往的谈论中,余粟甚至说起过给未来的儿子起名叫岳阳,伊朗名叫本杰明。于是余粟在他的婚礼的讲话中,插入了一段他对未来儿子说的话:“本杰明,今天是我和你妈妈在伊朗结婚的日子。我们那时很年轻,你的爸爸很帅,你的妈妈很漂亮……希望你能快快乐乐地成长,我很爱你,岳阳。”

哈梅德给他们未来的女儿取的名字叫纳法斯,在伊朗语中是呼吸的意思。因此哈梅德在讲话中说道:“纳法斯,你就像爸爸妈妈的生命和呼吸一样,是我们如此重要和珍视的心肝宝贝。我们希望你能像花儿一样,美丽地生长。”

虽然,后来他们的儿子和女儿诞生时,并未按他们婚前预想的名字命名,但婚礼上那番对未来儿女的肺腑之言,却让他们牢记住了对家庭、对子女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