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一生的智慧箴言:老人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吃点亏,吃点苦,傻点笨点也是福——老人论做人(1)

在老人眼里,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能吃苦是处世的一种睿智。而傻一点、笨一点,能让人们觉得他有度量而加以敬重。这样的人,他们的人际关系自然就比别人好。

【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

——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

老人们都说:“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吃亏”也许是指物质上的损失,但是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却往往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这是很值得的。

吃亏和受益是一种互为存在、互为结果的东西

广场的长椅上坐着两位年轻的母亲,正幸福地在谈论着各自的孩子,一个说:“我那宝贝特聪明,在哪儿都不吃亏,我一旦买回他不喜欢吃的零食,他总要带到幼儿园去,与其他的小朋友交换些他喜欢吃的零食,吃不完就藏在书包里,回家后还向我们炫耀。”另一个说:“我家那宝宝也是,以前在幼儿园常被小朋友欺负,每天都哭着回家,但他吃过亏之后,每天都在他爸爸身上操练,现在在幼儿园,可只有他欺负别人的份儿。”

有一个老太太在她们旁边的垃圾桶里“淘宝”。听到她俩的谈话后,插话说:“我那俩儿子小时候跟你们的小孩儿很相像。”两位妈妈一脸的唐突,但听到老太太在讲儿子的话题,便饶有兴致地问:“那现在你的儿子怎么样了?为何你落到要靠拣垃圾为生?”

老太太叹道:“就是因为他们俩太聪明,小儿子不愿吃亏,打了人后坐牢去了。大儿子不愿吃亏,他家里有钱,可就是一个子儿也不给我。”

吃什么都成,就是不能吃亏。在如今这个开始正视利益的时代,“我绝不能吃一点亏”成了许多人坚信的理念。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都无可厚非。但是,绞尽脑汁地多占便宜,避免吃亏,就能找到幸福,走向成功吗?恐怕不一定。

太小气、爱占便宜的人一般都没有什么朋友。因为跟这样的人相处,你总觉得他在占自己的便宜。而那些大方的人,常常目光远大,懂得“有付出才有得到”的道理。

刘邦与项羽“楚汉之争”的初期,刘邦兵疲马弱,屡战屡败,与项羽的正面交锋无一不吃亏,却总能在一次次吃亏后重振旗鼓,笼络民心,只图一击制敌。而楚霸王占尽上风,却被一次次小便宜冲昏了头脑,愈发骄狂,破城必屠,逐渐众叛亲离。果然,垓下一败,这位常胜将军便无力回天,只得自刎了事。得天下的,竟是那个处处吃亏的刘邦。

吃亏是一种投资,刘邦就深谙这个道理。一时的失败算得了什么,那些只不过是为最后的胜利作的铺垫罢了。志向远大的人,断不会为蝇头小利争破头皮,也不会因为吃了些小亏而耿耿于怀。

两个人相处,如果一个人从来不吃亏,只知道占便宜,到最后,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吃大亏的人。

在人生的历程中,吃亏和受益是一种互为存在、互为结果的东西。一个人不能事事只想着受益,有些事情即使当时反映出来是受益了,最终导致的结果仍有可能是吃亏;我们更不能时时怕吃亏,有些事情当时可能是吃亏了,但事后仍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受益的结果。无论哪一个人,无论哪一件事,没有永远的受益,也没有永远的吃亏。

生意可以没有,人情一定要赚

“吃亏”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吃亏,一种是被动吃亏。

“被动吃亏”是指在未被告知的情形下,突然被分派了一个自己并不十分愿意做的工作,或是工作量突然增加。碰到这种情形,如果发现没有抗拒的余地,那更应该“愉快”地接下来。也许你不太情愿,但形势如此,也只好用“吃亏就是占便宜”来自我宽慰,要不然还能怎么办呢?至于有没有“便宜”可占,那是很难说的,因为那些“亏”有可能是对你的试验,考验你的心志和能力。姑且不论是否“重用”,在“吃亏”的状态下,磨炼出了耐性,这对日后做事肯定是有帮助的。

“主动吃亏”指的是主动去争取“吃亏”的机会。这种机会是指那些没有人愿意做的事,或困难的事、报酬少的事。这些事因为无便宜可占,因此大部分人不是拒绝就是不情愿。但做这些事却对我们人际关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最重要的是,什么事都做,正可以磨炼人的做事能力和耐力,不但懂得比别人多,也进步得比别人快。这是无形资产,绝不是用钱买得到的。“主动吃亏”是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做事能力、扩张人际网络最好的方法。

香港富商李嘉诚曾经对他的儿子李泽楷说: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拿六分就够了。

李嘉诚就是告诫儿子,他的主动吃亏可以让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

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了六分,但是多了100个合作人,他现在能拿多少个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话,100个人会变成5个人,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

李嘉诚一生与很多人有过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合作的时候,他总愿意自己少分一点,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什么也不要了,甘愿自己吃亏。这种风度是种气量。

也正是这种风度和气量,才使人乐于和他合作,他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大。所以李嘉诚的成功更得力于他的恰到好处的处世交友经验。生意没了,人情却可以赚“一大把”。日后的合作,也会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老人智慧箴言:

有人说: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他做成的事业就有多大。的确有理!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历史中和身边的人,就不难发现,凡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就者,尤其是那些有杰出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胸怀宽广、能吃亏的人。敢于和勇于吃亏的人,才会赢得更多,才会有一份平和、快乐的心境,以后的路才会更顺畅。相反,再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一生无所作为、无所建树的人,大多是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不肯吃亏之辈。

吃亏者,能让人们觉得他有度量而加以敬重。这样,吃亏者的人际关系自然就比别人好。当他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乐于向他伸出援救之手;当他干事业时,别人也肯对他给予支持、给予帮助。他的事业自然就容易获得成功。

【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

——没什么不能没面子

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可见中国人对“面子”看得非常重要。生活中也许没有很大的“人情”,但是也别小看这些积少成多的“面子”。

给人留面子,也是给自己铺后路

汉王四年,韩信平定了齐国,齐国人蒯通知道天下的胜负取决于韩信,就对他说:“相你的‘面’,不过是个诸侯:相你的‘背’,却是个大富大贵之人。当时,刘、项二王的命运都悬在你手上,你不如两方都不帮,与他们三分天下。以你的贤才,加上众多的兵力,还有强大的齐国,将来天下必定是你的。”

韩信说:“汉王待我恩泽深厚,他的车让我坐,他的衣服让我穿,他的饭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的车要分担人家的灾难,穿人家的衣服要思虑人家的忧患,吃人家的饭要誓死为人家效力,我与汉王感情深厚,怎能为个人利益而背信弃义。”

我们姑且不论刘邦以后处死了韩信,但就人情世故而言,刘邦很成功,他能令韩信在有背叛之心时产生了愧疚,不忍去做。

通晓人情,从反面讲,就是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爱面子,那你就不要伤别人面子;你要尊重,就不能不尊重别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像这样的事,也不是没有人做。

项羽就是其中之一。他虽然有“霸王”的美称,却只有霸者的习气,没有王者的风范。他自己想称王,却想不到手下的弟兄也想做官。该赐爵的时候,爵印就在他手里,棱角都磨损了,可是他还是舍不得颁发下去。

因此,与其说项羽败给了刘邦,还不如说他输给了人情。

某个乡镇企业家,因与地方上的一位知名作家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解。对方有点文人脾气,软硬不吃,就是不给面子。

后来他的表弟来探亲,主动提出来化解这段恩怨。表弟亲自上门拜访作家,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作家同意和解。按常理,表弟此时不负人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他还有高人一着的棋,有更巧妙的处理方法。他对那位作家说:“这件事,听说过去有许多本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让我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只是一个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情况下,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接着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没有解决问题。等明天我离开此地,本地的一些名人还会上门,请你把面子给他们,算作是他们完成此一个美举吧,拜托了。”那位作家非但没有生气,反倒觉得这人真的是一个很替别人着想的人,本来对和解还有几分勉强,这么一来,便心甘情愿了。后来,作家还把这件事写成文章发表在杂志上,这件事很快传开了,那位表弟因此获得了单位领导的器重。

由此可见,给人留足面子,也就是为自己铺好人脉的基础。

当你对朋友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时,劝诫的时候,也要给朋友面子。你总得先说,“你的某某事做得挺棒,效果、反应都不错”,然后,你再用“就是”、“但是”、“不过”等来做文章。每个人都明白,这些词语后面的才是真正要说的话,但前面的话一定要说,因为它不是假话,也不是废话,而是为营造一种和谐气氛的客气话。直来直去的语言会扫了对方的面子,让对方对你产生反感。所以,委婉的话少不了。如果你不能用心良苦为朋友着想,保全朋友的面子,那么朋友脸上挂不住了,自己也会弄得不好意思。

巧打圆场,让双方都有面子

因为人人都要维护自己的面子,所以往往在社会交往中会发生这样的事,两个争执的人常会找到第三方,比如你,来评理,让你给他们分个高下。

这时,为了你们的友谊不受伤害,你就需要让他们平息纷争,能解决了问题最好,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至少也要给足双方面子,不能厚此薄彼,这就是“打圆场”。“打圆场”运用得好,可以融洽气氛、联络感情、消除误会、缓和矛盾、平息事端,还有利于应付尴尬、打破僵局、解决问题。因此,“打圆场”是人际交往中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交技能。

A和B同在办公室工作。一次,A去市府听报告,B不知道,因此对A很有意见,B当面质问A为什么不告诉他听报告的信息,两人因此而大吵起来。这时候部门领导了解吵架的原因后,对B说:“听报告没有通知你,这不是A的错,是我没有要他通知你,因为你们两人有一个人去听报告就行了。你如果有意见就对我提吧,不要责怪A啊。”B听后,觉得自己错了,于是主动向A致歉。部门领导又对A说:“B是把你当好朋友,所以才这样有什么跟你说什么,发火也不掩饰,要是换了别人,当面不说,暗地里整你不是更不好吗?”A听了,觉得B脾气是不好,但是为人却很坦白,有什么说什么,反倒放下心里的石头了,于是大方地接受B的道歉,他们又和好如初。而那位部门主任在他们心里的地位更是大大提高了,A和B都觉得这个领导值得信赖,有亲和力。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诀窍,打圆场也有打圆场的学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揭示矛盾的症结所在,引导双方自省。当双方为某事争论不休、各说一套、互不相让时,作为矛盾的调解人,无论对哪一方进行褒贬过分的表态,都犹如火上浇油,甚至会引火烧身,不利于争端的平息。因此,此时你只能比较客观地将矛盾的真相说清楚,而不加任何评论,让双方从事实中反省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使矛盾得到解决,达到消除误会、实现团结的目的。

将双方有争议的话题岔开,转移注意力。如果不是原则性的争论,双方各执己见,那么这场争论就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作为第三者,如果仅仅向双方力陈己见,理论一番,恐怕不会有效。这时,你不妨岔开话题,转移争论双方的注意力。

巧用调虎离山,暂熄战火。如果任由一些无原则的争论发展下去,它就会变成争吵,甚至大动干戈。如果双方火气正旺,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第三者即可当机立断,借口有什么急事(如有人找或有急电),把其中一人支开,让争吵的两人暂时脱离接触。等过一段时间他们消了火气,头脑冷静下来了,争端也就趋于平静了。

对双方的论点进行归纳后,公正评价。假如争论的问题有较大的异议,而双方的观点又都有偏颇,但是本质十分接近,只是由于自尊心作怪,双方又都不肯服输,那么第三者应照顾双方的面子,将双方见解的精华进行系统归纳,也将双方观点的糟粕整理出来,做出公正评论,阐述较为全面的、双方都能接受的意见。这样,就把争论引导到理论的探讨、观点的统一上来了。

巧妙地联络感情,寻找共同点。假如你想让两个彼此成见很深的人消除前嫌,假如你的亲人突然遇到过去关系很差的人而你又在场,假如你作为随从人员参加的某个谈判暂处僵局……作为第三者,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联络双方的感情,努力寻找双方心理上的共同点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有的时候一幅名画、一张照片、一盘棋、一个故事、一则笑话、一句谚语、一段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乃至一杯酒、一支烟都可能成为双方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成为融洽气氛、打破僵局的契机。

老人智慧箴言:

社交场合,你给我面子,我也给你面子;你不给我面子,我也不会让你好过。这叫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便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游戏规则。无论恩仇,你都会得到对方的回报。这正是老子所说的“来而不往非礼也”。

与其伤了别人的面子,不如给他一个面子,让他欠你的情,相信他给予你的回报一定大于你给他的“滴水”之恩,他在日后也必当“涌泉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