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之一:自主学习
很多年前,笔者听过一个教育讲座,一位澳大利亚的中学物理教师讲:我教了30年的物理课。第一个10年,我是“教物理(teaching Physics)”;第二个10年,我是“教探索(teaching Explore)”;第三个10年,我不再是“教(teaching)”学生如何探索,而是“支持学生自己去探索(support students explore themselves)”。
在他物理教学的第三个10年中,他完成了从“教师主导”向“学生自主”的转变。
“教师主导”与“自主学习”之间的两个主要区别是:
第一,前者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
第二,在学习中,前者是一个学生被动地“要我学”的过程,而后者是一种学生主动地“我要学”的过程。
在自主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送者,不再是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自己的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向学生提供帮助。
“教师主导”的教育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传统之中。“尊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要素,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在中国,早上妈妈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时常常会说:“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在一些西方国家,妈妈在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时常常会说:“精彩地过上一天(have a great day)。”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终身教授、经济学家陈志武在发表于《南都周刊》2008年第253期的一篇文章中讲述了自己在美国长期生活和伴随两个女儿长大的经历。他写到她的女儿“在小学做的研究与写作跟我当教授做的事情,性质差不多,我做研究上网要找资料,而她也是为每个题目上网找资料、做研究。
我曾听到过许多像陈志武这样的华人父母们感叹美国的教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与自己小时候在国内接受中小学教育时相比,美国儿童具有更强的自主性。
我们需要认识到,“尊师”的中华文化传统今天已经成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阻力。为了跟上新一轮学习的学习革命,为了开发我国的人力资源,需要重新思考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需要更多地鼓励学生依靠网络的支持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
把学生从“配角”变成“主角”,把曾经是主角的“教师”变成作为配角的“助学”。这样,才能够算“学习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