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做好自己,拥有自己的气场
认识你自己
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上,有一个驰名整个古希腊世界的戴尔波伊神托所。根据文献记载,两三千年前,就在这个神托所的入口处,人们可以看到刻在石头上的两个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爱引用这句格言教育别人,因此后世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这是他讲的话。但在当时,人们则认为这句格言就是阿波罗神的神谕。然而,它无疑是希腊文明的某种提示、某种写照——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你自己;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你自己。
有意思的是:两三千年前这句格言看来直到今天还有现实意义。认识你自己吗?
哲人说:“诚实地向自己展开自己,这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见睫”——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哪一个强?”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他能够以一知十;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两件事。”
子贡的自知是明智,子贡的从容更是胸怀博大。他虽不及颜回闻一知十,但却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传之千古。
仔细推敲一下,子贡的自知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气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气场,而这一切都要从认识自己开始。
人都喜爱听好话、奉承话,不自知的人听到好话、奉承话,便会信以为真,飘飘然,觉得自己好伟大,他没有考虑在这些话的背后,说这话的人的目的是什么。《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里,他把吹捧者的内心揭示无余,因此也就不会被“妾”和“客”所欺骗。
事实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认识自己的本能。在《动物世界》里我们常看到,长颈鹿和长角鹿宁可在旷野里吃草,伸着脖子啃稀稀疏疏的树叶,也不肯进入丛林。因为它们知道善长奔跑的长腿进入到丛林便失去了用武之地,善于远远望、躲避猛兽的长颈和长角,一旦进入枝叶交错的树林只会成为累赘。还有那些凶猛的、喜欢在高空盘旋的老鹰,它们向来不进入密林中去寻找猎物,也不像一般鸟类那样把巢穴安在树林里,而喜欢把巢穴筑在峭岩树梢。老鹰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它们知道巨大的翅膀在密林里无法伸展、无法自由地翱翔、无法捕捉猎物。不把巢穴筑在树林里是因为即使是那些从来瞧不上眼的山鹊也能轻松偷袭巢中的幼鹰……面对这些被我们人类称之为低级动物的表现,人类在认识自己方面反而要逊色得多。
被誉为“世界导师”的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过:你之所以认识你的脸孔,因为你经常从镜子里看到它。那么现在送给你一面神奇的镜子,在其中你就可以看到完整的自己,包括心里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感觉、动机、嗜好、冲动以及恐惧。可以说它是一面关系的镜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与河流、树木、地球之间的关系,与自己思想之间的关系。当你捋顺、处理好这些关系时,你便认识了自己。所以说,认识自己的最好途径是从别人眼中了解、观察、反思自己。
对于人类来说,那些善于总结自己得失的人是聪明的;那些能够从别人的言行中学到经验的人是快乐的;而那些既不总结自己又不学习他人的人是愚昧无知的。无论何时何地,那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永远不会因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被他人耻笑,反而会因其坦荡的君子襟怀备受尊敬,因自强不息的毅力而备受敬佩。反观那些连自己的缺点都不敢面对、错误都不敢承认的人,只能沦为弱者、成为懦夫。试问一个弱者、一个懦夫又怎能形成强大的气场搏击人生,取得成功呢?
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不仅能改变自身气场,还会对人生的发展方向和美满的生活构建带来极大的好处。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进而更好地把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最大价值。
利用你的潜意识
潜意识的巨大威力一般人根本无法意识到,潜意识是更深、更广阔的思维力量的源泉,是思维活动的广阔天地和大舞台。在这片广阔的天地和舞台上,人类思维活动的75%都在这里进行。
我们的思想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世界要宽泛得多,高深得多。人类最聪明的大脑的思维意识中已经探明和标出的区域只是广阔区域的边缘。而那些广阔的没有被探明和标出的区域仍然有待人们去探索。但是,已被探明的狭小的潜意识区域,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它的神奇能量。另外,即使是在思想世界潜意识边缘区域发现的一些奇妙东西,它们应用和使用的方法也已经被我们勇敢的探索者们发现了。
潜意识对人们的成功与否,也保持着根深蒂固的坚定信念。如果我们给自己的潜意识是“不走运”或“命运总是与我背道而驰”的印象,那你就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为自己编造了一个失败的借口,植入了一个拖住你后腿的敌人。这个敌人异常强大,牵制你的一切努力,削弱你的战斗力,阻止你走向成功。
反过来,如果你给自己的潜意识是“我命运很好”和“上天对我不薄”的印象,那么你不但能够发挥你的全部潜能,而且还能够真正释放自己的全部力量。
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的命运不好,那么也许就是这些障碍阻止了你的前进。然而,事实上,很多人都已经相信自己的命运很好,即使期间遇到了挫折,也会把失败当成通往成功的阶梯,相信自己最终会取得胜利。而这些挫折和失败只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意外而已。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肯定存在着我们无法控制的其他因素。这些因素给了我们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是,如果我们的潜意识被相反的敌对信念占据的话,我们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而且永无翻身之日。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我们所认为的“无法控制的其他因素”,其实就是我们的潜意识所产生的力量。这种潜意识的力量就是气场力量的反映。这是一种强大的心理作用力,在我们充满自信时推着我们前进,在我们悲观失望时阻碍我们前进。
如果“我永远不会取得成功”,或“我注定会失败”的信念塞满了自己的潜意识,那么你就注定不会成功,像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反退。如果“我肯定会胜利”或“我注定会成功”的坚定信念充满了自己的潜意识,那么你就会自信地朝着目标前进,最终取得胜利,就像顺流而下一样,不但不会受到任何阻力,反而还会受到推力。
请你想想,在某件事情上如果有3/4的潜意识对你有促进作用,而在另一件事情上有3/4的潜意识对你产生相反的阻碍作用,那将是什么样的情况?这时,你就会意识到那些推动你取得成功的潜意识的重要性,以及那些强有力地对你产生反作用的潜意识的破坏性。这个3/4的潜意识的积极作用,不但在你醒着的时候为你工作,而且在你睡着的时候仍然为你工作。失去这个3/4的潜意识的积极作用,将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更为严重的是,你有3/4的潜意识阻碍你的思维,当潜意识在错误地指引你的时候,就会发生这样的事。
好好地利用你的潜意识,培训它、教导它、引导它、喜欢它、激发它,让它朝着积极诚信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朝着消极软弱的方向发展。
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潜意识,潜意识也依靠诚信而存在。所以,你要确保提供给它的是诚信,且要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恐惧和失败,考虑周全后再行动。
运用你已经拥有的东西
有这么一则寓言:
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让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
这是挺有意思的一种现象,可谓风景在别处。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会去羡慕别人所拥有的东西,羡慕别人的工作,羡慕朋友买的新房,羡慕别人的车子,等等。唯独忽视了一点,我们自己也是别人所羡慕的对象。
其实人总是在这样互相羡慕的。有的人常常幻想有一天一觉醒来,自己就会成为某某一样的人。可能是因为我们深知自己人生的缺憾,所以就会拿那些我们认为比较完美的人生来作比较,当做人生的坐标。其实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那些我们所羡慕的人同时也在承受着他们的不如意。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虚荣的本性使他们愿把自己风光的一面展示给人,又有谁能真正看到别人风光的背后呢?很多时候,得到的就是所承担的,每件事都像硬币一样有两面,有正面就有负面。
人往往喜欢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结果是“人比人气死人”,其实不妨和自己比比,看看自己是否越来越好了,是否离自己期望的目标越来越接近了。时不时给自己鼓励,你会做得更好。说不定在你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正在羡慕你呢。
当然,有的人的确值得我们羡慕,不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的多,而是因为他们善于经营。
羡慕别人是因为我们期待完美,期望可以活得更好。可是我们却忽视了一点,每个人的处境都不同,永远无法模仿别人。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长处来修正自己的短处,与其仰望别人的幸福,不如注意别人经营幸福的方法;与其羡慕别人的好运气,不如借鉴别人努力的过程。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特长,只要你善用已经拥有的东西,同样能打造自己的天地。
还记得《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吧!当鲁滨逊遇到船难、流落荒岛时,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浪费生命去哀悼自己的不幸,没有因饥渴而死亡。在极度与世隔绝的情况下,鲁滨逊利用岛上的一切可用资源和水手时代训练而来的地理方位标示、天象人文观测、日食与潮汐变化等计法,探索各种可能,挑战极限,搏击自然,并能随时保持理智等待契机!最终在多年的流浪生涯之后返回亲人身边。
鲁滨逊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善于发现和利用各种环境资源并有一技之长,就能抓住身边的机会,甚至创造机会。那么从现在开始,请你不要再羡慕别人,只要你能把握好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就可以为自己搏得一个锦绣前程。
人,应该坚守点什么
很久了,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人,是否应该坚守点什么?人,或许都是这样的:当物质生活还很清贫的时候,精神上却是充实的、完整的、高尚的;而当物质生活高度发达时,带来的却是精神上的极度无聊和空虚。在这种时候,人,是否应该坚守点什么?
应该坚守点什么?应该坚守一份宁静、一份自尊、一份纯洁。很多时候,很多场合,我都一直强调一种说法:在这个喧嚣和无奈的世界上建立一个能让疲惫的灵魂得以栖息的家园——灵魂的家园。当我们浮躁、无聊、空虚、无助,乃至受伤时,也可以让灵魂有一个可以栖息和疗伤的去处。在这里,即使不能完全抚慰灵魂的创伤,最起码伤口不会感染。
有人说:处在浮躁社会里的人也都是浮躁的。对这种说法,不知会有多少人认同。人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真的很难说什么真正的对与错,有的仅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分歧和不同取向。浮躁,就像流感病毒,当流感到来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被传染,总会有一部分人能在这种病态的大环境里保持自己的健康和纯洁。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会有纯洁的存在。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懂,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明白:其实,任何人都可以保持那份健康和纯洁的。当人变得不健康、不纯洁的时候,不是身体起了什么变化,而是心灵或者是灵魂逐渐变得荒芜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十个徒弟周游列国,经过十年的辛劳奔波之后,终于学成回国。到了城外时,这位哲学家让所有的徒弟坐在一片长满杂草的空地上,给他的学生留下了今生的最后一道考题:怎样才能彻底清除这大片的杂草?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有用火烧的、有用镰刀割的、有用铲子铲的。面对众说纷纭,哲学家默默地站起身,留下了一句话:回去用自己的方法找块地试试,做不到的明年的今天再来这里。转眼就是一年,当十个徒弟再聚到这里时,没有见到师父,见到的只是一望无际的庄稼。在短暂的惊讶后,徒弟们终于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清除杂草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草地上种上庄稼。清除思想杂草的最好办法就是用一种高尚的东西替代思想里的杂草。
因为种植庄稼,杂草才被彻底清除,人的思想和内心同样需要种植。寻找真理的种子种植在思想和内心中,并通过真理的光辉照亮生活的道路,这样才能消除内心的杂草滋生。找到内心中的一盏灯,点燃它,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小心“标签效应”
一个棒球手到监狱做演讲,他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小时候他第一次玩棒球,一不小心把父亲的牙打流血了,没想到,父亲却夸赞他说:“孩子,你日后肯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棒球手。”第二次玩棒球,他把家里的玻璃打碎了,父亲还是没有责怪他,而是对他说:“打得好,孩子,你将来没准是世界冠军呢!”犯人们听到这个故事窃窃私语,一个犯人站起来说:“我小时的经历与你的一样,只不过我的父亲没有夸奖我,而是气愤地说:‘你一天到晚给我惹事,将来肯定是个小混混!’”
一个人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标签,会作出印象管理,按照标签所标定的去塑造自己,使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故称“标签效应”。同样是打棒球,被贴上“棒球手”的标签,与“小混混”的标签,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下面例子中Y的故事也发人深省:
Y很爱画画,但有一天老师说他画得不好,没有画画的天赋,于是他便对自己没有了信心,放弃了画画。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画得不好。”后来,再有人问他,他就不耐烦地说:“我向来就画不好。”
类似这样的话我们也听过很多,例如:“这个小孩唱歌不行”、“他不会做饭”、“他总是胆小”、“他跟他父亲一样不喜欢说话”、“她总是那样脾气不好”,等等。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被父母、亲戚、老师贴上标签;长大后,被同事、好友、客户、陌生人贴上标签。在别人给你设定角色的一瞬间,你会不会也投入进去?比如,当你被贴上太多负面的标签时,你的思想、态度很可能也会变得消极。
更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中的好多人还给自己贴标签,比如说,“我觉得我性格内向”。这种对自我进行描述的词句无所谓对错,甚至可以通过反思使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然而,如果使用不当,就可能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就像刚才的句子,若是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就会不自觉地与人减少交流,进而越来越不善言辞了。
人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给自己贴了标签,只会限制自己的发展。对于别人给自己贴上的标签,你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走出因标签而形成的陷阱,敢于坚持自我。我是谁?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我想做什么?我想做“谁”?这就是最简单的“道”。
再说了,即使你接受了别人给你的诸多形容词,你仍是你自己,仍有着自己的悲伤、孤独与喜悦,在这些真实的悲伤、孤独与喜悦到来时,那些从别人手中借用的标签显得多么地荒唐!
怎么做呢?非常简单,运用积极的暗示肯定自己,鼓励自己加以改变。比如,你说自己很一般。那么世界上与你一样的人满街都是,既然这样,你有什么好自卑的?你虽平凡,也至少有一种他人不可及的优势,比如你踏实,不惹事。
你学会了吗?你一定不要用贬义的自我描述,而要用鼓励性话语。如此一来,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差,你的自卑都是因被贴上这些消极标签造成的。
盲目为自己、他人贴上标签,会让人对事物的态度产生偏差,不要忘了,有的偏差是很严重的,甚至是很致命的。我们必须超越那种贴标签的心理暗示,再不能不加分析地给自己和他人“盖章”了。如果你爱给别人贴负面标签,说明你没事闲得慌;如果你不加过滤地接受他人给你的消极标签,那么你很有可能会被标签“效应”一把。
学会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做一件自己愿意做的事,做一件自己主动要求去做的事,是一件使人高兴和快乐的事情,不管再难再苦,最终我们都能笑着完成,快乐地收获!
一个人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实在是非常痛苦的。很少有哪个学生看到复杂的方程式或者密密麻麻的英文词汇会眼睛发光、心情兴奋的,这是人之常情。那还该不该学?要学!也许那不是你的兴趣所在,但你必须强迫自己,培养自己的毅力和学习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事情,虽然不喜欢,但我们还是要去做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且战胜了自己的任性、怯懦,去做理智上认为对的事情,最终才会有好的结果。
当我们在作选择时,往往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你,想干这件事情,另一个理智的声音却告诉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于是在矛盾中左右徘徊,问自己究竟该怎么办。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这样的抉择,谁又能够在每一次都听从理智的劝导作出正确的选择呢?很难很难,但是,还是要试图学会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因为,你会发现,理智上对的东西,往往最后也会由于好的结果,让你明白不喜欢的可以变成喜欢的,而且会越来越喜欢。
踏入社会后,有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工作不是你喜欢的类型。不喜欢就可以不做吗?社会可没那么简单,社会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先在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好,等到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再设法来改变环境。
一名清华大学生物专业毕业的学生,到微软(中国)公司应聘,总裁问她:“你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为什么要到微软来工作呢?”这名大学生回答说:“当年入学时,我是被迫选了自己不喜欢的生物专业,现在毕业了,我还是不喜欢这个专业。”总裁听了有点反感,觉得这名学生不是微软公司所需要的。但是,这名大学生接下来说的话打动了他。她说:“我不喜欢生物专业,但不代表我不去认真学习,只要还在生物系,我就要对自己负责,我认真地对待每一天,学好每一课。但毕业时我没有选择去制药公司,而是向微软投出了我的简历。请您看看我生物学习的成绩单。”总裁接过成绩单一看,那是一份全优的成绩单!一个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竟考出了这么好的成绩,足以证明,这名学生是聪慧的,更是有责任的,总裁当场决定录用这名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
其实,我们每个人所干的工作,不一定都是十全十美的,不一定都是自己喜欢的,也不一定都是专业对口的。我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工作干好,是十分容易的事情;能把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干好,这就需要具备更高的素质。所以,我们要学会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而创造全方位发展的人生。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伟大的社会思想家卡尔·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使用劳动工具,而动物不能。那么,是什么力量使人类具有了制造工具、使用工具的能力呢?同样是人,为什么有成功与失败之别呢?显然,人的复杂性不仅仅在于他们能使用劳动工具。人之为人,在于人能思考,思考如何制造和使用工具,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人生。
杰米与卢西奥是双胞胎兄弟,杰米比卢西奥早一个小时出生,因此做了哥哥。两人打小便生活在美国一个不幸的家庭中,家里一贫如洗,而父亲又是一个瘾君子,动不动便对母亲拳脚相加。母亲伊丽莎白因为不能忍受家庭的贫困与父亲的残暴,便与父亲离婚,抛弃了家庭和两个孩子。有一天,天还未亮,两个孩子便被一阵吵闹声惊醒。小哥俩偷偷从门缝里看出去,只见父亲被两个警察押上车,警车呼啸而去。两天后,小哥俩才从邻居那里得知,父亲昨晚因为没钱买毒品,去一家夜店打劫,杀死了一个女孩,被判了终身监禁。
不到5岁的小哥俩只好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15岁那年,哥俩决定分开谋生,相互发誓混好之后再相聚,告别的场景催人泪下。然而,世间万事孰料?谁也没有想到,曾经相依为命、处境相似的两兄弟已经天差地别,再也不可同日而语。
杰米吃喝嫖赌,五毒俱全。最后在一次抢劫中杀死了所挟持的人质,被判处终身监禁,走上了父亲曾经走过的路。
卢西奥则完全与杰米相反,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凭借锲而不舍的努力,自学成才,考入宾夕法尼亚大学,顺利拿到毕业证书。毕业后,他在一家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结婚生子,家庭幸福美满。两兄弟如此巨大的差异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于是有好事的记者决定分头采访这两兄弟。出人意料的是,杰米与卢西奥都把自己的境遇归结于他们的父亲。杰米认为,自己从小便受父亲坏的一面影响,种下了犯罪的种子。并说:“尽管我与弟弟发誓要混出个人样,但很快便发现我是不可能改变这种命运的。我之所以沦落到今天的处境,命运早已安排好了。”卢西奥则认为自己之所以能过上好日子,是因为他从小就知道不能指望父亲,只能靠自己不断努力方可改变命运。他回忆说:“与哥哥告别后我又继续流浪了一段时间,在流浪的过程中我不停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我相信天道酬勤,也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我一直坚守这个信念。”
同样的成长经历,因为人生理念不同,换来不同的人生结果。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只有认清自我才能获得不断前行的动力。人,最大的敌人不是你人生中的对手,而是自己。即使你拥有财富、学历、家世和天赋等方面的优越条件,但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擅长的方面和掌握适当的处世技巧的话,也只能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也只能白白浪费强大的气场能量。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的不是“你懂得什么”,或者“你是什么人”,而是“你应该做什么”或者“你能够做什么”。
英国著名诗人乔治·赫伯特说过,意识到我们是什么人比我们已经做了什么重要得多。如果不能够十分确定选择的目标是否合乎正义、个性需求或者具有合理性,就应该及时放弃那个目标。今天人们很容易将错误、不当的事物加以粉饰,不断地伪装,使其看起来很像正确的事物。这种做法现在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也是一种令人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个人在面对压力和挑战的时候,那种镇定自若的理性竟然能够战胜是非观念,真是令人惊叹啊!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有的人能够为了实现个人极力追求的目标,用理性说服自己做出一些背离曾经努力维护的尊严和体面、违背自己天性的举动来。于是,那些错误的举动和观念就这样左右着一个人的正常选择,诱使他千方百计地将错误的行为粉饰为那些看似十分正确的事情。但是任何错误的事情中都蕴含着失败的种子。那种失败不仅会给实际生活带来严重的后果,而且也会让个人付出精神上惨痛的代价。
毫无疑问,每一个人都在找寻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只有一部分人,可能就是我们称之为天才的那些人,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充分意识到了自己在人生中的特定位置。
当你意识到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拥有什么样的气场,你便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做好自己,别在意别人的看法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管我们做得多好,都会有人批评,更何况有时我们做得确实不好。古人云:“益则收,害则弃。”对于正确的批评,我们应该接受,哪怕言辞激烈或只有百分之一的正确;哪怕对我们出言不逊,只要他的动机纯正,我们都应该欢迎。但对于纯属恶意的人身攻击、诽谤、诋毁、中伤,我们大可一笑置之。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白宫的一次谈话中说:“如果要我读一遍针对我的指责,更不用说逐一作出相应的辩解,那我还不如辞职呢!我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如果结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无论人家怎么说我错都是无关紧要的;如果结果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花十倍的力气来说我是对的也毫无用处,还可能招致更多的指责。”
有人批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扬言说有100人一起论证相对论的谬误。爱因斯坦淡淡一笑,说:“何必劳烦那么多人,只要真的能指出我的错误,一人足矣!”
现实生活中,只要你有所建树,光彩照人,就难免碰到无端的指责、处心积虑的攻击或蓄谋已久的凌辱。从这一角度看,当你遭到诋毁时,反倒应该觉得庆幸,这通常意味着你已经获得成功,并且为他人所注意。正因你极具重要性,别人才会去议论、去关注、去污蔑你。此时,如果你针锋相对,有可能会陷入别人设计的圈套中,你会因难以自拔而耽误你应该做的正事、要事。事实胜于雄辩,真正有效、有意义的辩解是运用持续的行动,假以时日去证明自己当时的正确,对自己进行辩解显然浪费时间。
有一位咨询专家在做一次大型的演讲时,一名听众抓住一个枝节问题向其发难,说了很多侮辱性的话,企图诱使演讲者卷入一场毫无意义的口舌之争。但演讲者听到一大堆羞辱自己的话之后,只说了声“OK”,便接着演讲。结果,这名听众自讨没趣,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既然他人所批评的根本就不存在,无聊至极,也就无须去理会,更不必放在心上。如果你跟他们理论一番,岂不与他们一样无聊?不仅如此,还会让那些诋毁你的人高兴,而你却要因此受到伤害。美国总统林肯说:“只要我不对任何诬陷、诽谤做出反应,这件事就只能到此为止。由于我正是这么做的,所以到最后一切责难都毫无意义。”巴金先生说:“我唯一的态度,就是不理!”任何时候,只要你相信自己是对的,甭管他人怎么说,发出多么难听的批评,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可以了。
有个小和尚向禅师诉苦:“东街的大伯称我为大师;西巷的大婶骂我秃驴;张家的大哥赞我清心寡欲,四大皆空;李家的小姐指责我色胆包天,凡心未了。我究竟算什么呢?”禅师指了指身边的一块石头,又拿起一盆花,小和尚恍然大悟。
你明白了吗?禅师的意思是说,石头就是石头,花就是花,自己就是自己,根本不必因为别人的评论而烦恼,一味纠缠于是非只能使自己身心疲惫,方寸大乱,是得不偿失的。在这一方面,唐代的狄仁杰可谓深得其旨。
狄仁杰是唐朝宰相。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听说你在豫州的时候,名声不错,政绩突出,但也有人揭你的短,你想知道他是谁吗?”狄仁杰立刻回答道:“人家说我的不好,如果确实是我的过错,我当恭听改正,如果陛下已经弄清楚了不是我的过错,这是我的幸运。至于到底是谁在诽谤、诬陷我,如何诬陷,我都不想知道。这样大家可以相处得更好些。”
很多人容易被他人无聊的批评搅乱心智,甚至反唇相讥;有的人面红耳赤,忐忑不安;有的人暴跳如雷,恼羞成怒;有的人咬牙切齿,仇恨满胸;有的人虚心接受,就是不改;有的人表面接受,心里怨恨,寻衅回击。我们何不像狄仁杰那样,不理会这些无聊的人,显示出自己的度量来呢?
最后,问一个问题:当一个人送东西给你,你不接受,那么,这个东西属于谁呢?——你可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属于送东西的人。”这就对了!如果你不接受他人的无聊批评,那么那些批评又属于谁呢?
不回骂并不代表道理不在自己这边,何况就算回应亦可以有理、有礼、有节,如果你认为自己真的没有必要接受批评,可以表示出遗憾的态度。但这和认错不一样,因为这只是一种礼貌,能显示出你的修养和体谅别人的风度,同时也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话一文不值。
你不能堵上别人的嘴巴,不能拴住他们的舌头,但你却可以决定不让自己受不公正批评的干扰。或许你可以如鲁迅所说的那样:“最高的轻蔑,是连眼珠子都不转过去。”
骄傲自满和悲观绝望是心灵之敌
如果你懂得了气场的概念,就会明白健康的气场和骄傲自满是两码事。职场中或者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一种人,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他人表现出明显的敌视或者蔑视,既不尊重别人,也不在乎别人是否尊重自己。而还有一种人,眉眼之间洋溢着和平的神气,沉着稳定,冷静睿智,但却给人一种很强的感染力。这两种人,后者拥有健康的气场,前者则只是骄傲自满。
从字面上看来,自满与加强自身气场仿佛都是对自身情况感到满意的反映,事实上内心的出发点和外在的表现给人的感受却非常不同。那些态度骄横、言辞夸张的人,真的都是那么自信、骄傲?心理学家认为,那种处处自我表现的人,往往在心理上欠缺安全感、满足感或成就感,正因如此,他们才急于要在别人的赞美或惊叹声中找回信心,证明确实如自己所希望和所幻想的那样不同凡响。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是由于反常心理在后面推动,不但给人极坏的印象,也是一种十分可悲的病态。
管理学大师麦格雷戈曾提出赫赫有名的X理论—Y 理论。他认为,有些人是“X理论”模式下的人,这些人的特征是:
(1)懒惰,尽可能地逃避工作;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也不喜欢负什么责任,而宁可让别人领导。
(2)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自相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严加管制。
(3)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4)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他们选择那些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而在“Y理论”模式下的人,主要特征是:
(1)人并不是天生就不喜欢工作的,工作中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就像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工作可能是一种满足,因而自愿去执行;也可能是一种处罚,因而只要可能就想逃避。到底怎样,要看环境而定。
(2)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它甚至对人是一种威胁和阻碍,并放慢了人成熟的脚步。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
(3)人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要求的行为是没有矛盾的。如果给人提供适当的机会,就能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4)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而且还学会了谋求职责。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通常是人们的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
(5)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6)现代工业生活条件,使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悲观的人,多是“X理论”模式下的人,他们对未来抱持否定的看法。他对任何事情总是做最坏的预测,在观察人的时候,他总是看到本质恶劣的一面,满肚子自私自利的动机。对悲观的人而言,社会是由一群狡猾、颓废而邪恶的人组成,他们总是想利用周遭的事物为自己牟利。这群人既无法信赖,也不值得对其伸出援手。对悲观的人谈起任何计划,悲观的人马上就会提出一连串有关这个计划的麻烦与障碍。而且他还会告诉你,即使圆满达成目的,最后只会尝到苦涩、幻灭与屈辱。经这么一说,你大概会立刻偃旗息鼓,对自己的致富计划毫无成功的信心了吧。
悲观的人,也拥有悲观的气场。这个气场有近乎异常的传染力。如果稍有不慎,这种消极的信息就会传染给他人,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期待被唤醒、引诱的“倾向”。
一般而言,悲观者是吝啬的。他认为既然每个人都那么贪婪、堕落,而且千方百计想占人便宜,自己又为什么必须宽以待人呢?他常常深怀嫉妒,只要听他说话就知道了。
相形之下,乐观者单纯、朴实多了。他容易信赖别人,也愿意涉入险境。但他也能察觉别人的恶意或缺点,只是他不愿将之视为障碍而犹豫不前。他相信每个人都有优点,并努力唤醒别人的优点。
悲观者躲在自己的壳里面,甚至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认为别人都具有危险性。相反地,乐观者关心别人,让别人畅所欲言,给别人时间,观察对方的所作所为。如此便能够了解每个人的长处、优点,因而得以团结、领导众人,共同朝某个目标迈进。卓越的组织者、优秀的企业家,都必须具备这种气场。
此外,乐观者也比较容易克服困难。因为他会积极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不利的条件转变成有利的条件。悲观者则会因为一下子就看到困难而心生畏惧,退缩不前。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只需要一点想象力,情况就会完全改观。
任何一个能保持健康气场的人,遇事都能保持轻松从容的心情。成功的人在碰到逆境的时候,也能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并随时准备着捕捉和发掘新机会,以及了解和对付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