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生理学](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81/655581/b_655581.jpg)
第二章 运动系统
复习要求
1.掌握骨的构造
关节的基本结构及辅助结构;躯干骨的组成、各骨的位置及主要结构;椎间盘的结构特点;胸廓的构成、形态和运动;颅骨的组成,颅顶的主要结构;翼点、鼻旁窦及新生儿颅的特点;四肢骨的组成、各骨的位置及主要结构;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骨盆的构成、分部和女性骨盆的特点;足弓的构成及意义;临床常用的骨性标志;膈的结构,腹股沟管和股三角的位置、形态、内容物及临床意义。
2.熟悉骨的分类
椎骨的连结形式,桡腕关节、踝关节的组成;肌的分类、构造和辅助结构。全身主要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腹股沟韧带和腹直肌鞘的结构;腹股沟三角的位置、结构和临床意义;临床常用的肌性标志。
3.了解关节的运动形式
脊柱的整体观和运动;颅底内面观及颅前面观的主要结构;腋窝、腘窝的位置及结构。
复习内容
一、概述
1.组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全身的骨借骨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称为骨骼。
2.体表标志
在人体表面能看到或摸到的骨或肌的隆起或凹陷,称为体表标志。临床上常利用这些标志作为确定深部器官的位置,判定血管和神经走向、穿刺定位以及针灸取穴的依据。
二、骨和骨连结总论
1.骨的分类
成人有206块骨,按部位可分为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含6块听小骨)及四肢骨126块。骨按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类。
2.骨的构造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0_0001.jpg?sign=1739422409-Nxsq51UJCYv8XMGU9J4VYiPE2fE4ncaa-0-e74f46d834c66cef40efa9b0a2b6ae71)
4.不同年龄骨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表1-2-1 不同年龄骨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0_0002.jpg?sign=1739422409-hzVxHoU5Ujg6F3IJhgxXsyxXM1RSCLxV-0-37f39ee9162a95fe6e99517c59af19ad)
5.骨连结的分类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骨连结。根据连结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直接连结指骨与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相连,骨与骨之间没有腔隙,运动性能小或不能运动。间接连结指骨与骨之间借内衬滑膜的结缔组织囊相连,又称为关节,骨与骨之间具有腔隙,活动性较大。
6.关节的结构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0_0003.jpg?sign=1739422409-WSltA6S9iQQsfC8KXycMtUVuJMTj8BGb-0-9abd947c677b113844ebf05255ea22e9)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0_0004.jpg?sign=1739422409-8CI6cSDNhUWS1F3H1xShaQC53UoSb2B6-0-121a71cd4404a3670201db837ca31eee)
7.关节的运动形式
屈和伸:是骨绕冠状轴的运动,两骨之间角度变小为屈;反之为伸。
内收和外展:是骨绕矢状轴的运动,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称为内收;反之为外展。
旋转:是骨绕垂直轴的运动,骨的前面转向内侧称旋内;反之称为旋外。在前臂,旋内又称为旋前,旋外又称为旋后。
环转:骨的近侧端原位转动,远侧端做圆周运动,实为屈、展、伸、收的复合运动。
三、躯干骨及其连接
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借骨连结构成脊柱和胸廓。、
1.椎骨的一般形态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1_0001.jpg?sign=1739422409-Ea83zcZ2VGgruLVOKqKqLzKqeI95Zqe0-0-7526e20d0e6144293a86cf4f141b6297)
2.各部椎骨的特点
颈椎椎体较小,横突根部有横突孔,第2~6颈椎棘突末端有分叉。胸椎棘突细长并斜向后下方,椎体两侧和横突末端有与肋相连结的关节面(肋凹)。腰椎椎体大,棘突宽而短,呈矢状位水平后伸,棘突间隙较宽。
3.特殊的颈椎
第1颈椎:又称为寰椎,呈环形,无椎体,无棘突。
第2颈椎:又称为枢椎,椎体上有齿突。
第7颈椎:又称为隆椎,棘突长,末端无分叉,是计数椎骨序数和针灸取穴的标志。
4.骶骨的形态
骶骨呈三角形,底与第5腰椎椎间盘相接,上端前缘中部向前突出称岬,尖接尾骨。骶骨的前面有4对骶前孔,后面有4对骶后孔,侧面有耳状面与髂骨相关节。骶骨内有纵贯的骶管,上端与椎管相连,两侧与骶前、后孔相通,下端呈三角形,称为骶管裂孔。骶角是骶管裂孔(骶管麻醉)的定位标志。
5.椎骨的连接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1_0002.jpg?sign=1739422409-7gOMsvmG1baXq4jqG00r288jkFjhZONx-0-a5a86a2c97ddebe37e1e8d2dd46eb7a6)
椎管内穿刺经过的韧带层次依次是: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
6.脊柱的构成、生理弯曲和运动
脊柱由24块椎骨、骶骨和尾骨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有4个生理性弯曲,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这些弯曲增强了脊柱的弹性,在行走和跳跃时可减轻对脑和脏器的冲击与震荡,并有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脊柱可做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运动幅度最大的部位在下腰段和下颈段。
7.胸廓的构成和功能
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结而成,有参与呼吸运动,保护胸、腹腔器官的功能。
(1)胸骨:自上而下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构成,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微凸的角,称为胸骨角,两侧与第2肋软骨相连,是计数肋骨序数的标志。
(2)肋: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第8~10对肋软骨的前端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下缘,形成肋弓。
(3)胸廓: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形,上口由第1胸椎、第1肋和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围成;下口由第12胸椎、第12肋、第11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围成。两肋弓之间的夹角称胸骨下角,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称为肋间隙。
胸廓主要参与呼吸运动。
8.躯干骨的骨性标志
第7颈椎棘突、所有胸椎和腰椎棘突、胸骨角、颈静脉切迹、肋弓、肋间隙、剑突、骶角。
四、颅骨
1.颅的组成:颅由23块颅骨组成(不计6块听小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2_0001.jpg?sign=1739422409-HuixGdKNbBB0Ua2BxZWAFWAqkK43rp4F-0-742846e06df5d6381109a28b42731fd1)
2.颅整体观的主要结构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2_0002.jpg?sign=1739422409-8CDUPdlM1GouWGkL9ec9kZuLifrQ7r5r-0-6abaaa8845d04aa1e848489efb098b3d)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2_0003.jpg?sign=1739422409-tkJuY7Pnj2vnCL2Z2o2ALndbWjXaj4nx-0-6d34bedc5bf60a4c0943c711ec112b35)
(3)颅底外面:前部为骨腭,后部有枕骨大孔。
(4)颅的侧面:颧弓、外耳门、乳突、颞窝、翼点。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2_0004.jpg?sign=1739422409-LI7KM6vOHS0AdAZq1dDOFkg7anHAX7J8-0-3c9fa47cd47fd212ba794e90f57473f1)
3.翼点的位置及意义
翼点在颅侧面的颞窝内,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的区域,此处骨质较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经过,骨折时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4.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及运动
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髁突与颞骨的下颌窝及关节结节构成。关节囊松弛,囊内有关节盘。两侧颞下颌关节必须同时运动,可做上下、前后、左右运动。
5.颅骨的骨性标志
乳突、颧弓、下颌角。
五、四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及其连结
1.上肢骨的组成及主要结构
上肢骨每侧32块。
(1)锁骨:呈“~”形,内侧端钝圆,与胸骨相连,外侧端扁平,与肩峰相关节,全长可在体表扪及。
(2)肩胛骨:分2面、3缘、3角。背侧有肩胛冈,其外上端称为肩峰。上角与第2肋对应,下角与第7肋对应,是计数肋骨序数的标志。
(3)肱骨:肱骨头、外科颈、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尺神经沟、内上髁、外上髁。
(4)桡骨:桡骨头、桡骨茎突。
(5)尺骨:鹰嘴、滑车切迹、尺骨头茎突。
(6)腕骨:由外侧向内侧,近侧列有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远侧列有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7)掌骨:由外侧向内侧依次是第1~5掌骨。
(8)指骨:由近侧向远侧依次是近节指骨、中节指骨、远节指骨。
2.肩关节的构成及特点
(1)构成: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2)特点:①肱骨头大,关节盂小而浅。②关节囊薄弱,韧带松弛。③运动灵活,稳定性差。④关节囊下部最薄弱,故易向前下方脱位。
(3)运动:肩关节是人体运动最灵活的关节,可做屈、伸、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及环转运动。
3.肘关节的构成及特点
(1)构成: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桡骨、尺骨的上端构成。
(2)组成:肘关节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
(3)特点:3个关节被包在1个关节囊内;关节囊前后壁薄弱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
(4)运动:肘关节可做屈、伸运动。
肘后三角: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在伸肘关节时呈一直线,当肘关节前屈90°时呈一等腰三角形(屈肘三角伸直线),这种位置关系发生改变,提示有肘关节脱位。
4.桡腕关节的构成及运动
(1)构成:桡骨下端、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和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共同构成。
(2)运动:可做屈、伸、内收、外展及环转运动。
(二)下肢骨及其连结
1.下肢骨的组成及主要结构
下肢骨每侧31块。
(1)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有闭孔、髋臼。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4_0001.jpg?sign=1739422409-H0DC8Xcd5dvZyAeWo2zywiPeN97zLXOW-0-092f8e4214fa9c36dc81edf9b0c8c703)
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棘突,是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是腰穿的定位标志。
(2)股骨: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臀肌粗隆、内侧髁、外侧髁、髁间窝。
(3)髌骨:最大的籽骨。
(4)胫骨:内侧髁、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隆、内踝。
(5)腓骨:腓骨头、外踝。
(6)跗骨:跟骨、距骨、足舟骨、骰骨、第1、2、3楔骨。
(7)跖骨:由内向外依次是第1~5跖骨。
(8)趾骨:命名同指骨。
2.骨盆的构成和分部
(1)构成: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连结而成。
(2)分部:骨盆被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两部分。
① 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和耻骨联合上缘围成(即小骨盆上口)。
② 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共同围成。两侧耻骨下支、坐骨支(合称耻骨弓)和耻骨联合下缘所成的夹角称为耻骨下角。
③骨盆腔:小骨盆上、下口之间的腔。
3.男、女性骨盆的形态差别
表1-2-2 男、女性骨盆的形态差别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4_0002.jpg?sign=1739422409-JdcrbaXfE9EsRg15J4Tv32fS4bQu2MaD-0-103dca0393885e04c24556356bf5c366)
4.髋关节的构成、特点和运动
(1)构成: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
(2)特点:股骨头大,髋臼深;关节囊厚而坚韧,周围有韧带加强,关节囊后下方薄弱,股骨头易向后下方脱位。
(3)运动:运动幅度较肩关节小,稳固性强,可做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5.膝关节的构成和特点
(1)构成: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2)特点:关节囊宽阔而松弛;前壁有髌韧带加强,两侧有胫、腓侧副韧带加强;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半月板,增强了关节的稳固性和运动的灵活性。
(3)运动:主要做屈、伸运动。膝关节半屈位时,可做轻度的旋转运动。
6.距小腿关节(踝关节)
由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可做背屈(伸)和跖屈(屈)运动。
7.足弓
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形结构称为足弓,分纵弓和横弓。具有缓冲震荡、保护脑和内脏器官,避免足底血管、神经受压等作用。
8.四肢骨重要的骨性标志 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鹰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髌骨、胫骨粗隆、内踝、外踝。
六、骨骼肌
1.肌的形态构造
(1)肌的形态:肌按形态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2)肌的构造:主要由肌腹和肌腱组成,扁肌的肌腱叫做腱膜。
(3)肌的辅助结构:筋膜(包括浅筋膜和深筋膜)、滑膜囊、滑膜鞘等。
2.头颈肌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5_0001.jpg?sign=1739422409-R2dSdPJhfdN8jF8lXzjmjDu5EMzizrRZ-0-9fc00219ec44afa5cd63495c9a6c5be0)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5_0002.jpg?sign=1739422409-ZTHN72zOvUQywwwzw7toR7wyFYhqQhtK-0-fac68fea583e1e1ff44e2cc35a1a5250)
3.躯干肌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5_0003.jpg?sign=1739422409-0MC7VBwG7dbOJZpGCzUO6iFkOIE0zQQl-0-efde36534553f2b00905730e66e2fc2a)
4.参与呼吸运动的主要呼吸肌及作用
(1)肋间外肌:收缩时可提肋,胸腔容积扩大,压力降低,助吸气。
(2)肋间内肌:收缩时可降肋,胸腔容积缩小,压力升高,助呼气。
(3)膈:收缩时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压力降低,助吸气;舒张时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压力升高,助呼气。
5.膈的3个裂孔及通过的结构
(1)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2)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3)腔静脉孔:位于中心腱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6.腹肌形成的结构
(1)白线:3块扁肌腱膜在中线交织而成。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自剑突至耻骨联合。结构坚韧,血管少,中部有脐环。
(2)腹直肌鞘:是包裹腹直肌的纤维性鞘,由腹壁3层扁肌的腱膜构成。
(3)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张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形成。
(4)腹股沟管: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6_0001.jpg?sign=1739422409-PPa1aA2yMOKfoxfT2SIYRZNmHDxrNYrS-0-3ece8b2bcd68e47fada91191439be8df)
(5)海氏三角(腹股沟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是腹股沟直疝的好发部位。
7.上肢肌
(1)肩肌:三角肌,可使肩关节外展,是肌内注射的常选肌肉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6_0002.jpg?sign=1739422409-oVmxPuVrYQ2p7DB2jr1ExxaeSxt1RpoQ-0-8230a80271b0c55a82afc4346354b3e4)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6_0003.jpg?sign=1739422409-sb4kMKiu3VGNNIpF1nfZnxdjhyggKr7W-0-17952fcca31052c80c47303d4f6516a2)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6_0004.jpg?sign=1739422409-jxZKIZFt7q0SXfdioe8AUjZsDljBgUc5-0-44dbb197a042395048442d74ee79dbb4)
8.下肢肌
(1)髋肌:前群有髂腰肌,可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后群有臀大肌和梨状肌,臀大肌可使髋关节后伸,同时又是临床上肌内注射常选的部位(外上1/4),梨状肌可使髋关节外展,旋外。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7_0001.jpg?sign=1739422409-GeJdpr7KnYnxAt3BXVtjPR5vjZF32QEp-0-f93d411e02be0ac715c455de94f50ad0)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8A15B/3590308303865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7_0002.jpg?sign=1739422409-8BjgmlFYE5gJ8vXJXPL5I40OFuwMnliH-0-77df993ec7d6adfb36a3a4d1dadd39d1)
9.全身重要的肌性标志
胸锁乳突肌、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股沟韧带、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跟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