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夏杰长 宋瑞 金准等更新时间:2025-04-23 14:51:24
最新章节:第32章 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构建起规范的分析框架,形成学理化的思想表达和对中国经验普遍意义的科学阐释,并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特征与本质要求,确立其价值导向和目标体系,还在借鉴各国普遍经验和立足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从主体、客体、载体、制度、机制、效果等不同维度出发,构建系统性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系。数字技术正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传统文化以多媒体、交互性和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被极大激活,很好地满足了当代社会对文化的多样化需求,为历史文化增添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为此,要发挥政府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制度保障,推动数字技术的法制化进程,避免损害文化遗产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加强数字文物保护、数字文物修复等技术研发,提高数字文物的展示和保护水平。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4-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32章 注释
- 第31章 作者简介
- 第30章 后记
- 第29章 参考文献
- 第28章 非遗活化案例
- 第27章 《案例分析》:文物活化案例
- 第26章 数字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以传统工艺为例
- 第25章 数字赋能文物保护利用:以石窟寺为例
- 第24章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第23章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理论基础
夏杰长 宋瑞 金准等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文化精神(彩图新校本)
本书以古今中外为参照,在历史长河中对中国文化的特质、体系、核心、发展、得失、论争等进行了最通俗又极专业的讲述,并阐明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文化24.7万字 - 会员
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镜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文明危机与大众旅游的兴起造就了战后德国的中国旅行热,彼时的中国以其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吸引着诸多魏玛德国旅行者,并成为其游记书写的重要对象。本书以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书写为研究对象,探究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如何成为德国旅行者想象现代中国的媒介,并剖析其现代中国想象背后的德意志现代性想象。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书写一方面通过对中国现代性的正面想象与建构寻求有别文化12.5万字 - 会员
陆游与浙江诗路文化研究
本书是“2020爱国诗人陆游与浙江诗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选集。内容主要分陆游本体研究、陆游接受研究和唐宋浙江诗路文化研究三大部分。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和乡土诗人,他笔下描写的浙江山水诗是浙江诗路文化的瑰宝,传承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文化57万字 - 会员
性别视角中的女性形象与文化语境
性别诗学是指以性别视角考察文学作品、文学活动和文化传统,挖掘男女两性特殊的精神底蕴和文学的审美表达方式,具有动态生成能力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性别意识即女性的主体意识,是对女性的角色、地位等问题的认识,是女性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本书结合性别视角与文化视角,以女性形象为中心,从叙事与性别、文本与语境的深层互动关系上来探求中国性别诗学的原创性问题。文化21.7万字 - 会员
跨文化视野下的老舍研究
老舍的跨文化视野之于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老舍早年的欧游经历和社会活动,形成了其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基本视点:既不因热爱本国传统文化而护短,也不因盲目崇拜他国文化而自卑。作为一位具有传统人格和现代思想的知识分子,老舍对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文化进行了独具慧眼的理性审视,对东西方文化进行了对比、互鉴,显示出宏大的思想视野。文化19万字 - 会员
舜文化传统及其当代诠释
本书主要是对舜帝的影响及其“舜文化传统”的流变进行研究。“舜文化传统”主题,侧重探讨了舜文化“和”的精神内核,诸子百家对“舜”的认识等等,意欲发掘原典文化中仍可闪耀于当代的文化因子。“舜文化的当代诠释”,一是对“舜文化传统”的学术成果做了一个全景式的扫描,一是对舜文化传统影响下文学变迁的诠释。从而可见舜文化传统的影响力和研究的全学科性、全方位性。文化15.8万字 - 会员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南宋浙江词人群体研究
本书以南宋浙江词人群体活动的地域平台为切入点,将原本作为创作背景的“空间”“地方”等因素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南宋浙江词人群体活动的地域文化场、词人群体的交际网络、群体酬唱的地域面向等内容的探究,力图还原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四明、台州等地词人群体活动与创作的真实状态,揭示浙江地域文化在南宋词人群体酬唱中发挥的作用,以把握浙江地域文化对南宋词坛、明清词坛的走向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为词的发展演变提供多样文化21万字 - 会员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
当前中国的崛起正处在关键时期,必须树立“文化立国”新理念,使文化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根据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和国家新近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要求,结合当前各地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要全面增强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营造文化经济的发展优势,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方式,本书即以此为研究背景,从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社会文化18.6万字 - 会员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研究
西柏坡时期是我党我军由局部胜利向全国胜利、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文化建设,由局部建设向全国建设、由农村向城市、由夺取政权向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大转折时期。这一时期文化建设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准备性、全局性和一致性。我们现在同样处于治理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等历史变革走向新时代的历史时期,西柏坡时期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经验相对于其他红色文化对我国当今文化发展与建设更具启示和借鉴意义。文化16.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