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7 17:56:34
最新章节:致谢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试图建构关于怀旧书写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近百年来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进行整体性系统研究,深入阐析了现代社会转型与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之间的关系;全力探寻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发展历程,厘清了其历史沿革;详尽阐释了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主题;在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之文学史地位。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4-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第五节 消费社会中被置换成消费符号的怀旧情愫
- 第四节 基于修复碎片化生存的个人身份与民族文化重建
- 第三节 现代生存挤压下意欲重返母体的童年情结
- 第二节 叛逆与归乡两难抉择下的乡土情结
- 第一节 现代人“无家可归”生存境遇下的家园意识
- 第四章 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主题
- 第六节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时尚怀旧:陈丹燕、程乃珊的怀旧书写
最新上架
- 会员
苗族史诗《亚鲁王》形象与母题研究
《亚鲁王》集苗族及其先祖的创世史、征战史、迁徙史于一体,是一部活形恋的苗族百科全书,具有古老神秘、雄厚悲壮、禁忌肃穆、完整活态等特征。《亚鲁王》母题多是按自然时序串联出现在史诗之中的,它不仅是撑起英雄人物的框架骨骼,更是史诗发展的脉络主线,因此史诗研究中的母题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以时空为轴,挖掘英雄形象;以母题为纲,探索史诗内涵;以传承为根,寻求转型之径,以“历时性轨辙”和“共时性流布”建文学26.6万字 - 会员
法式善文学创作研究
法式善(1752—813),清代文学家。姓伍尧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别号时帆、梧门、陶庐、小西涯居士。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授检讨,官至侍读。乾隆帝盛赞其才,赐名“法式善”,满语“奋勉有为”之意。法式善曾参与编纂武英殿分校《四库全书》。《法式善研究》是对清代诗人法式善的综合研究。乾嘉时期诗学活动频繁,文学生态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其间,法式善身体力行,交游广泛,成为当时诗学活动的积极倡导者与参与者,并以文学31.2万字 - 会员
王夫之诗歌创作考论
本书名之曰王夫之诗歌创作考论,特别注重文献材料的搜集,注重讲求证据的文本分析,其主要内容为回顾学界关于王夫之诗歌的研究,探讨王夫之诗集的编撰及其王夫之编撰思想,考证王夫之诗歌作品创作年份与文学交游,以《广落花诗》为个案进行文本分析,揭示王夫之诗歌史学、教育教学之关系以及湖湘传统对王夫之诗歌创作的影响。由此,本书稽考了王夫之与哪些人有文学交往并受其影响,揭橥了王夫之诗歌创作中的史学修养、教师情怀的个文学24.5万字 - 会员
汉语新诗韵论
汉语新诗词用韵及用韵理论的讨论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时至今日还还存在不少争议。这些争议涉及新诗是否需要押韵、押什么韵、如何押韵,以及今人写作旧体诗词如何押韵、押什么韵等重大问题。诗人、词人、评论家以及研究语音学、韵律学等领域的学者之间,由于看待问题的立场和视角不同,难免存在理念与认识上的落差。本书就如何通过对新诗词用韵实践和用韵理论的探讨,纾解学界存在的争议,合理解释争议的症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学30.4万字 - 会员
A Cognitive Poetic Perspective on Mapping:Metaphor,Symbol,and Allegory=映照的认知诗学研究:隐喻象征和讽喻(英文版)
《白鲸》是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一篇长篇小说,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美国小说”。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执意追逐白鲸莫比·迪克复仇,却最终自取灭亡的故事。本书从生态、社会政治和酷儿理论三个角度,对小说中的隐喻、象征和讽喻的映照进行了研究,有机结合了读者、文本和社会文化语境,为作品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可以参照的范式,并通过隐喻的连贯性、象征的系统性和讽喻的一致性等因素对阅读的有文学6.9万字 - 会员
罗兰·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
本书采用接受美学、解释学等方法研究罗兰·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罗兰·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构成了他的四张面孔:20世纪80年代初的“形式主义者”,20世纪8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者,20世纪90年代的后结构主义者,21世纪的大众文化批评家。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展现了中国当代文论发展史的一个侧影。本书力求通过研究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借鉴西方文论提供参考性建议。文学15.8万字 - 会员
明治诗话与汉诗批评研究
本书在明治时期汉学发展变化考察的基础上,对明治诗话与汉诗中的“中国韵味”和“日本特色”进行整体观照,挖掘明治汉诗文与中国文化的内在关联,结合明治时期的时代风潮,剖析日本文人汉诗文创作时的文化心态和创作风格。主要内容包括明治汉诗文坛的发展阶段,中日文人之间的汉诗文交流,明治诗话的内容、特征与成因,以及明治时期不同阶段汉诗文的不同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而揭示明治诗话和汉诗文在明治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文学24.3万字 - 会员
汉魏六朝书信研究
本书以汉魏六朝时期的私人交往书信为考察对象,勾勒这一时期书信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总结每个阶段书信的特点,探讨演变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价每个阶段书信的成就与不足,揭示汉魏六朝书信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影响和意义。文学29万字 - 会员
中国近现代人文幻想小说研究
本书提出了一个新的类型小说概念,即“人文幻想小说”。把人文幻想小说从科幻小说中分离出来,以显示其独特的人文价值和意义。全书架构以近现代人文幻想小说的发展史为经,以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为纬,深入论述了人文幻想小说的概念,表现特征,历史演变。从中西方幻想文学史发展中分析人文幻想小说的历史地位,证明人文幻想小说比科幻小说的历史更悠久,其独立的存在不应被后起的科幻小说所遮蔽。深入发掘近现代人文幻想小说存在的文学19.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