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医学统宗
(明)何柬编纂 李成年 杨云松 曾兰 郑思敏校注更新时间:2025-03-10 19:17:18
最新章节:校注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医学统宗》是由明代何柬编辑的一套综合性医书。全部共五册,包含:难经本义补遗(二卷)、治病针法、滑氏诊家枢要、医书大略统体、滑氏伯仁卮言、附杂录、试论。书中不仅记有《内经》《难经》等医经理论,还记述了滑寿、何柬、刘纯等医家解经及临证心得。此书约成于明代晚期(1569年以前)。此书最早见于明代殷仲春《医藏书目》,书中记有“《医学统宗》八卷”。明末医家孙一奎《医旨绪余》也论及此书。这说明此书于明末尚且流行一时、而清以来在我国就极少流传。
上架时间:2024-04-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医学统宗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明)何柬编纂 李成年 杨云松 曾兰 郑思敏校注
主页
最新上架
金匱玉函經
中医古籍是中医药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当代中医药学传承和创新的主要资源,具有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传承的第一步必须是熟读中医古籍,奠定扎实的基础。《金匮玉函经》是《伤寒杂病论》节略本,共八卷。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其内容与宋本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作为一种较早的古传本,在校勘和研究《伤寒杂病论》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次医学1508字中国民族医药经典方数据挖掘与应用
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医药经典方是历经时间验证的有效方剂,是民族医学传承、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具有重要价值。因而,对民族医药经典方进行筛选与挖掘,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础。2020年11月成立的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经典名方和大品种培育分会团结全国各民族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民族药经典方的挖掘与整理、继承与创新,开展了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回医药、满医药等民族医药的经典方整理和挖掘工作。本书医学16.7万字皮肤病中医外治法及外用药的配制(第3版)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基础篇,对皮肤、皮肤的功能、皮肤的保护、皮肤病发生的原因及其加重因素、皮肤病的预防、皮肤病的“辨证”与“辨病”、中医外科学发展等内容,给予简要解读;系统介绍外用药配制的基础知识,以及常用工具和使用方法。下篇为剂型各论,按照目前临床常用外用药的剂型,分述了散剂、水剂、水粉剂、油剂、酒浸剂、软膏、糊药、膏药、丹剂、熏药的功能、适应证、作用机制、常用方剂、注意事项等。全书简明扼要医学13.4万字跟师百案思辨集
本书为作者师从路老十数载,整理并选取代表性跟师医案所得。选取路老临证验案百则,囊括内、外、妇、儿各科,涵心、肝、脾、肺、肾、脑等系统,集中体现了路老“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学术思想,对于传承国医大师的临证经验,启迪中医临床思维大有裨益。主要内容为跟随国医大师路志正侍诊期间,记录、整理的路老诊治患者的典型案例一百则,主要包括心系疾病、内科杂病、妇科疾病、皮肤疾病及儿科疾病医学20.1万字从黄帝内经说古天文历法基础知识
《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黄帝内经》主要讲天、地、人三才三件大事,而以天道为主。中医就是以天道明医道的医学体系。本书追本溯源,在全面解读天文历法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天文历法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是一部论述天文历法和中医辨证论治、中医理法方药的图书,是研究五运六气的基础知识的一部分,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部分,是广大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学子在学习医学24.1万字零起点学五运六气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介绍了五运六气的理论体系及其在中医临床和养生中的应用。全书分为九讲,内容涵盖五运六气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理,以及其与中华文明的紧密联系。书中还重点探讨了五运六气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包括病象因机、治则治法、临证方药等方面,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如何利用五运六气理论进行养生和预防疾病。本书语言通俗,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复杂的理论简化,适合中医初学者医学13.4万字中医临床经典评注丛书:《温病条辨》评注
本书系《中医临床经典评注丛书》之一。对中医经典《温病条辨》做了全面的评注。书中针对每条原文采用“提要”、“注解”、“评注”形式,对某些重要方证条文,结合临床,后附笔者及吴鞠通等古代医家所治医案,并加按语剖析之。本书结合笔者学医四十年来的临证体会及学习之悟,对《温病条辨》条文内容的理论意义、方药使用及临床所治病症进行分析和阐发,详略结合,较全面的揭示了吴鞠通的学术思想。对中医临床各科均有启迪思维之用医学32.2万字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厘正按摩要术
《厘正按摩要术》,又名《小儿按摩术》,清·张振鋆辑。本书是在明·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一书的基础上校订补辑而成。征引文献广博,增补内容丰富,编次条理明晰。全书4卷。卷一辨证,包括四诊及按胸腹等儿科诊断方法;卷二立法,叙述各种按摩手法及外治法28种;卷三取穴,介绍十四经脉经穴图说、儿科推拿取穴及手法图说29种;卷四列证,叙述惊风、疳疾等24类疾病的证候及推拿法。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曾多次刊刻,极医学7.2万字刘尚义“从膜论治”理论与临床
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推陈出新,提出了“从膜论治”“引疡入瘤”的学术观点。本书系统阐述了刘尚义教授膜病理论的学术体系,探讨膜病概念及其辨证特色,总结其临床用药规律,深入阐述膜病学“在内之膜,如在外之肤”“在外之肤,如在内之膜”“肤膜同位,从膜论治”的学术内涵,并结合优势病种,介绍了从膜病理论出发治疗疑难病的处方用药经验。这是国医大师一生的经验结晶,有创新性,也为临床疑难病的治疗提供医学8.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