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文学史的书写与教学
更新时间:2020-09-25 10:59:16
最新章节:“拼命写,直到写出我想写的一切”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收入关于文学史写作与教学的对谈十篇,包括:1.人文学者的命运及选择(对话者:钱理群、吴福辉、赵园、陈平原);2.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对话者:木山英雄、王得后、钱理群、陈平原、孙歌、赵京华、董炳月、高远东、王风、姜涛、程凯);3.“中国三十年代文学研究会”与日中文化交流(对话者:丸山昇、严家炎、孙玉石、乐黛云、钱理群、陈平原等);4.海外中国学的视野(对话者:王德威、刘东、吴晓东、陈平原);5.想象中国的方法:以小说史研究为中心(对话者:王德威、许子东、陈平原);6.城市书写与学术声音(对话者:陈平原、陈国球、李欧梵);7.文学史的书写与教学(对话者:宇文所安、陈平原、田晓菲、刘勇强、严家炎、乐黛云、段宝林、傅刚、潘建国、张鸣、杨铸、杜晓勤、夏晓虹、李鹏飞、柳春蕊、陈跃红等);8.“跨媒介对话”座谈会(对话者:李欧梵、乐黛云、陈平原、黄子平、王风等);9.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方向(对话者:陈平原、藤井省三、王德威);10.“拼命写,直到写出我想写的一切”(钱理群新著《岁月沧桑》讨论会,对话者:赵园、孙郁、姚丹、高远东、贺桂梅、陈平原、钱理群等)。参与对谈的均为国内外文学研究名家,对相关问题都有切身体验和深入理解,对谈中展现了许多精彩的思考及判断,富有启发性;而“对话录”这一文体本身,也决定了文字整理稿虽不成体系,但多有随意挥洒、生气淋漓的闪光点,读起来有趣有味。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8-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文学史的书写与教学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拼命写,直到写出我想写的一切”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方向
- “跨媒介”如何对话
- 都市研究·香港文化·大众传媒 ——陈平原、陈国球、李欧梵三人谈
- 文学史的书写与教学
- 海外中国学的视野
- 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
- “中国三十年代文学研究会”与日中文化交流
- 人文学者的命运及选择
- 小引
最新上架
- 会员
行旅中的建构与喻辞:埃德加·爱伦·坡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爱伦·坡作为我国最早译介的美国作家之一,其在中国的传播、接受所涉及的研究内容比较丰富和复杂,他对中国的影响正是他世界性影响中的一部分,对爱伦·坡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的研究是国际“坡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海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得尚不充分,参预的学人不多,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此类课题的专著,属于学术前沿课题,具有开创性。文学26.5万字 - 会员
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研究
本书研究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与经典化,既梳理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之历史,以文献呈现新诗传播接受之特点,又深入论证传播接受与经典化之关系;既研究新诗批评和选本塑造经典之特点,又对新诗史著作叙述、指认新诗经典的历史过程进行梳理、论证,由此总结新诗经典化特点、规律,反思新诗创作。本书历史梳理与理论思考相结合,是该领域重要专著。文学19.2万字 - 会员
王方晨创作论
山东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追求。从新文学之初的王统照,到三十年代的臧克家,再到建国后的郭澄清,山东作家始终关注现实,贴近土地,表现普通人的生死爱恨。既有大时代的历史感,又不乏普通人的生存实感。新时期的王滋润,刘玉民,刘玉堂,张炜,尤凤伟等人的创作,不仅在山东文学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奠定了当代新乡土小说的基础和高度,对推动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方晨是山东新生代作家的代表。文学21.1万字 - 会员
聚焦研究:多重叙事媒介中的聚焦呈现
《聚焦研究》梳理了叙事学的核心概念“聚焦”的产生及发展,根据不同文学时代媒介载体的变化,以多个文本分析为基础,探究与聚焦相关的叙述特征,并认为聚焦类型的变化集中反映了人类思维、认知的发展以及技术革新对叙述方式产生的影响。文学17.5万字 - 会员
龙溪心学的传播与《西游记》研究
明代哲学家王畿(号龙溪)推崇“自然”、“真狂”、“无欲”、“自悟”,创立了“龙溪心学”。嘉靖、万历年间,龙溪心学在国内广泛传播,并远播到日本等国,这使得《西游记》的作者接受王畿哲学思想,并在以往“西游”故事基础上以龙溪心学为哲学起点进行主旨和人物形象的再创造,《西游记》由此诞生。本书从传播学角度出发,以哲学与文学的关系为切入点,展开龙溪心学的传播与《西游记》研究。在厘清龙溪心学学术个性基础上,分析文学19.1万字 - 会员
恒星之光:西方经典童话在中国的接受研究(1903—2013)
20世纪初,在“西风东渐”的背景下,西方童话开始进入中国,中国童话的发展与西方童话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本书主要从接受研究的角度,论述西方经典童话在中国的历时接受过程及其对中国童话的多元影响,具体分析了西方童话文体的独立和经典作品的生成、“五四”前后中国对西方童话的选择、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童话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新时期中西童话的交融发展等问题。文学18.7万字 - 会员
十七年文学批评史论
本书截取新中国十七年这一段,通过细致梳理和分析大量文献,考察外国文学经典、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批评的核心问题,揭示具体历史语境中批评观念的本质特征、表现形态、内在逻辑、演变轨迹,廓清文学批评范式转移的发展过程。既考虑到问题之间的历史与逻辑联系,又体现某一问题所包含的历史内容与思想深度,追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现代性追求的精神脉络。文学22.7万字 - 会员
当代西方文论范式转向
当代西方文论扬弃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定式,重视边缘话语,彰显诗学正义,拓展了空间理论与文化媒介研究领域,充盈着语境交叠与观念流转的理论旨趣。本书以跨语境眼光审视当代西方文论星罗棋布的话语星丛,重点论述其主要范式转向、理论代表人物、重要学术话语和对话关系,注重理论话语与文学批评实践的结合,凸显了对西方文论范式转向及其中国化问题的反思,有助于激活新的学术思考与话语实践,促进当代语境的文艺理论建设。文学29.4万字 - 会员
十四行体中国化论稿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百年进程,经历了早期输入期、规范创格期、变体探索期和多元发展期,其间诞生了数以万计的汉语十四行诗。诗式跨语系移植,一般都要经过原样式拿来、中介物沟通和新样式诞生,其中最为重要的转借环节是作品翻译、理论介绍和作品创作,中国诗人通过以上转借环节推进了十四行体节奏模式、乐段结构、建行方式、诗韵组织和诗组结构的中国化,推进了中国新诗体和新诗律的建设,十四行体中国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卓越成果,文学34.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