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近代以来《论语》注疏辨正
陈洪杏更新时间:2019-06-26 20:02:06
最新章节:关于本书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致力于深入考察、系统辨正近代以来的《论语》注疏,探究具有代表性注家对“依篇疏解”“就章迻译”两大新体例的研究实践,斟酌他们对《论语》注疏史遗留下来的疑难章句之精义的辩诘,以及对若干学界已有定见章句之新义的诠解,省察其对隐贯于全书的孔子之“道”的阐释,并力求勾勒出一百多年来《论语》注疏的嬗变过程。最后,本书试图就新时期《论语》注疏的现代之路略陈管见。
上架时间:2018-06-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近代以来《论语》注疏辨正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关于本书
- 鸣谢
- 后记
- 余论
- 三 “由 ‘命’而 ‘道’”
- 二 对“道”、“教”、“中庸”诸重要范畴的创造性阐释
- 一 在注疏体例方面的创新
- 附录二 近代以来《论语》注疏的又一范本——对黄克剑《论语疏解》的解读
- 余论
- 三 “学为人之道”的理想
陈洪杏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杂陈,一些错误思想观点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伺机冒头,妄图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攻击、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极力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本书坚持以历史的视野、辩证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这种错误思潮进哲学17.4万字 - 会员
韩非子治道思想研究
本书试图对韩非子治道思想这一老问题在学界研究基础上做出新解读,认为韩非子治道的要义是,君主通过全面控制建构出绝对的政治秩序和权力秩序,与此同时君主亦需相当的自我控制。本书重新阐释了韩非子治道思想的逻辑结构——势—法—治:“势”论聚焦政治哲学中权力分配和资源配置的重要问题,但“势”并不等同于“权力”;“法”具有“绝对性”,这是对前期法家的重要推进;“术”可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君主对官僚系统的整体控制哲学23.6万字 - 会员
儒道情感哲学及其现代价值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上篇是儒道情感哲学本论,下设三个独立章,分别探讨了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注重情感的特点、儒家与道家情感哲学的义理诠释、儒道情感教育与情感实践。下篇论述儒道情感哲学的现代价值,研究了儒情与道情理论与现当代中国的人格建构及人的精神健康而和谐的发展。哲学16.1万字 - 会员
中西元典对读
《中西元典对读》是一项跨学科研究,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对话的基础工程。本书以《论语》为线索,以节为单位,与西方元典相应章节进行对比,寻找共同点相似处,同时阐释各自的背景与理路,指出同中之异。互相参照与启发,获得了不少新解与新知。传统《论语》注释与研究局限于儒家思想本身,没有异质文化作为参照,视野受到限制,难以出现思想的碰撞。本书引入西方经典,大大拓宽了《论语》的研究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本哲学40.9万字 - 会员
中国儒学缄默维度
中国儒学缄默维度是在语言关闭的缄默中,转向静的深度体证,具有渊与根两个特征,集约表达为“藏心于渊,美厥灵根”,诗意表达为“氤氲一气似初春”。本书从孔子观周见金人“三缄其口”开始,以方以智证成太极丸春结束,选取颜回、言偃、扬雄、周敦颐、朱熹、杨简、文天祥、王阳明及其后学胡直与万廷言、刘宗周、王夫之等重要儒者,溯源至孟子、《易传》、庄子、屈原四个先秦流派的展开与互动,围绕罕言与雅言、深静与真动、冲然与哲学46.1万字 - 会员
郭象与魏晋玄学
本书以玄学家郭象为中心全面论述了魏晋玄学的产生、发展、特征以及在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书中通过对魏晋玄学范畴的研究来寻找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梳理了魏晋玄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探讨了哲学方法对认识哲学思想变迁的重要意义,尝试把哲学的比较方法运用于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并分析了魏晋玄学到唐初重玄学发展的原因,展现了老一代学人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贡献。哲学23万字 - 会员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十六辑)
本书分为“经学研究”“版本校勘”“专人专书”“儒学新论”“域外汉学”等六部分,收录了《丧屦形制考》《荀子对孔子正名论的逻辑化发展》《佚诗考》《关于的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单疏抄本流传考》等文章。哲学31.3万字 - 会员
国际孔孟学刊(第2辑)
《国际孔孟学刊》由华侨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和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是关于海内外儒学研究及传播的国际性高端集刊,重点关注海内外儒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以及儒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状况。本书是《国际孔孟学刊》第1辑,设有“特稿”“先秦儒学研究”“程朱理学研究”“明清儒学研究”“东亚儒学研究”五个栏目,主要议题是对程朱理学的研究。哲学18.9万字 - 会员
东晋南朝玄学与文艺批评研究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学术思想,也是士人人生及艺术趣味之根源。这一时期的文艺本体论、价值论、批评方法论和审美趣味论等都体现出玄学的深刻影响。玄学的“有无”之辨引导士人思考艺术本体问题,关注审美主体与对象在“道”的层面上的关系;关于名教与自然的讨论为士人设计了理想人格,在主客体交融的动态过程中呈现出从“得意”到“自适”的发展特点;玄学的体用思维及名实方法,不仅提高了文艺批评思维的水平,也启发了文哲学17.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