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员
21世纪数字文娱审美透视
21世纪以来,网络文娱(文艺)审美蓬勃发展,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也暴露出了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书着力于文本细读,对新世纪以来的重要网络写手骷髅精灵、天蚕土豆、高楼大厦、飞天、月关、风御九秋、狼小京、书屋老妖等的三十多部代表性作品和新近涌现的网络剧、微动漫、网络文娱节目、网络创意文本、网络游戏等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透视和解读,力求大处落墨,细处着眼,呈现新世纪网络文娱审美发展的整体概文化事业21.6万字3.7万人气 - 会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价值
本书重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价值,主要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文化价值以及产业价值。全书从实际案例出发,总结经验教训,分别探讨了民间文学、民间美术、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价值,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具体实践,可以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健康传承提供参考。文化事业16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总编辑叙谈
社会总在花样翻新,编辑孜孜以求的东西却永不会过时。本书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前总裁陈昕先生的一本小书,书稿内容来自陈昕先生在2021年和2016年的两场讲座,讲座是针对青年编辑和出版从业人员,作者从自己四十年的从业经历、经验出发,精炼地总结了在时代风云变换之中,编辑作为内容行业工作者,如何定位自己的职业,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工作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等等。作为一位用40年的时间从一线岗文化事业4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上海文化发展报告2024: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
本书聚焦新时代背景下的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深入研判上海文化发展的整体方位与发展趋势,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能级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全书总报告”“重点关注”和“比较借鉴”三个部分,“总报告”不仅提出以上海“三大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融合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城市文化新形态,也指出“三大文化”融合发展为底蕴的上海城市发展历程就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示文化事业19.4万字2.8万人气 - 免费
中国文化与大学生成长
《中国文化与大学生成长》尝试以“中国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成长”作为核心概念,深入探讨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对当今中国乃至全球社会的发展以及当代青年学生的长成所能发挥的影响和力量。文化事业22.8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24: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公共服务新路径
本书汇聚上一年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背景下,在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囊括了新空间建设、乡村振兴、事业单位机构重组、融合发展等全国公共文化领域的新近热点,也凸显了高质量博物馆群建设、延时服务、数字化建设等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色与成就,以期为上海为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智文化事业15.2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上海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24:创出与承接——国际融合与新文化诞生
本书关注城市形象重塑,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现状及关系重构、世界文学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与思考。全书内容共分为:总报告、社会及城市新形象、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文学交流史迹钩沉与新探、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实践五部分,探讨了人类文明在经受数百年来巨大的转折时,人们对社会、历史及整个“生命圈”的思考,倡导多样性文化,在多样化的环境中谋求和谐存续。本书在对新时期中华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获得的成就及遭遇的问题进行文化事业18.8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综论
本书在全球文化环境变迁背景下,根据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后急需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大需求,吸收西方文化软实力学说有益成分而去其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的弊端,以首席专家所在文艺学、艺术学和民俗学为主要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取得综合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阐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内涵和结构,探讨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将政府管理文化与民俗文化统一部署建设;建立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指标体系、国家代表性文文化事业30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文化治理现代化与文化发展新常态(2015)
《文化治理现代化与文化发展新常态(2015)》内容简介: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治理现代化与文化发展新常态(2015)》阐述了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及要求,结合分析深圳文化治理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经验,探讨了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及对策。全书以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为中心,从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26.3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中国公共文化政策实验基地观察报告(2014)
本书作为我国文化政策实践领域最权威的年度研究成果之一,主要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文艺院团、非遗保护机构等基层文化单位在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方面的最新进展,对基层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了个案剖析和解读,可以为文化管理者、文化理论研究者和基层文化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文化事业28.2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法律与政策研究(2017)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加强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法治的热切呼唤可谓前所未有。本书作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一年多来科技创新相关法律政策研究的重要成果,从理论和实践视角解读了科技创新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前沿科技领域法律与政策研究、科技创新给传统法学理论带来的冲击以及科技创新立法与司法实践等问题,以期回应科技创新与依法治国的时代命题。文化事业24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文学城市:文化想象与本土实践
本书是上海社科院“中国城市文学研究”团队组织编纂的《城市软实力研究系列》之一。时至今日,随着中国城镇化和以超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的高歌猛进,巨大而生动的中国城市创新实践必然呼唤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研究。本书聚焦上海在向国家化大都市迈进的征途上,可兹借鉴的纽约、伦敦、北京、台北的经验,如陈平原的《“五方杂处”说北京》、林强的《中山北路的时空考古——台湾当代散文中的台北形象研究》等。本书可提供对中国城市文化事业18.6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文化创意产业动态及其空间效应: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是实现浙江由“经济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型的关键途径。本书全方位地对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内部结构、现状水平、空间布局等进行了详尽描述与系统总结。全书首先回顾了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随后刻画了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特征、发展水平与空间布局,重点剖析了信息服务、动漫影视、教育培、休闲旅游、文化会展等浙江八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特征、格局与文化事业18.2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0
本书主要围绕2019至2020年深圳市全民阅读,展开调查与研究,邀请数十位专家、学者、阅读团体分别从阅读对教育的意义、数字阅读新生态、绘本剧探索发展之路、深圳读书月、城市图书馆发展、各地书展活动总结、实体书店战略转型、深圳书城智能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展开探讨,撰写报告,最终集合整理成书。文化事业16.1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小学生必背常考古诗词(六年级)
丛书收入小学一至六年级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和常考到的拓展诗词篇目,以年级分册,共6册。本册为一年级,共30首古诗词,每首诗词配拼音、注释、赏析、作者简介、诗词填空等项目,通俗易懂,文辞优美,以便学生背诵古诗词,学习诗词中的知识。集诸美于一身的中国古诗词,永远是中华文化耀眼星空中很亮的星辰。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掌握这些古诗词,来源于《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分布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到最后一册,诵读古典文化事业3.2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符号·空间·文化:青年的媒介表征实践
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语境使当代互联网文化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裂变,消费社会为当代青年媒介实践的勃兴提供了最有力的推动,也深刻改写了其自身形象的表征方式。图像符号、青年亚文化、城市空间等要素改变了青年群体的文化身份取向,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些许困扰。本书关注在技术与新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以大学生为主的新一代青年与新媒介社会的互动与融入。深入透视在这个现实与虚拟共存的时代里,青年群体是如何实现身份表征的想象与文化事业15.5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中国道路的文化自信
本书依据最新精神,从文化复兴论、核心价值论、意识形态论、文艺发展论、传统文化论、网络空间论、文化软实力论等方面全面深刻论述了中国道路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帮助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坚信中国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该书视野开阔,立意高远,材料丰富,逻辑清晰,文风朴实,语言流畅,是一本集理论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全面阐述文化事业12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师道(纵横精华·第一辑)
第一辑是对自1983年以来《纵横》所收文章进行碎片化整理,汇集了反映我国文化发展、薪火相传的精彩文章。本书的传主涉及各行各业,共同的身份是“师者”。他们传道授业的教学精神,细致严谨的学者态度,亦师亦友的人格魅力,共同诠释了我国传承至今的“师道”气质。文化事业12.9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学业、革命与前程:大转局中的清末浙江学生(1901—1911)
1901-1911年是皇帝制度最终崩溃的历史阶段,教育体制发生重大转型,新式学生在中国崛起并逐渐形成影响力。该书选取这一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中国浙江一隅,通过历史大转局的理论视角,从学生的学业、革命与前程的视野,来探讨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学生的学习、思想、行动与进入社会等问题,还原其早期教育生活。以“学生——社会——国家”为暗线,通过154人样本库,对清末浙江学生的社会进入进行职业、家庭、地域、教育背景等文化事业26.9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中国城乡融合进程中农村文化的变迁与发展
本书通过对中国城乡融合的基本历程及其发展规律的分析,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及农村文化建设理论,对中国城乡融合进程中农村文化变迁的历史脉络,以及农村文化转型和变迁中的现象进行了细致分析深入总结了新时代中国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全面梳理了中国农村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困境和障碍,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农村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纬度以及解决中国农村文化发展问题的基本策略。文化事业19.1万字2.1万人气